創建者:
大賽時間:2007.05.28--2017.04.12
模擬金:50萬
大賽狀態:已結束
大賽介紹:
鄭州大學介紹
----河南省與教育部共建的國家“211工程”重點高校
2000年7月10日,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合并為新的鄭州大學
2003年11月,鄭州大學的吳養潔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4年2月2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簽署協議共同建設鄭州大學
2004年7月9日,北京大學與鄭州大學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
2004年9月,28屆奧運會冠軍賈占波、孫甜甜返回母校參加為他們舉行的歡迎儀式
新鄭州大學由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于2000年7月10日合并組建而成,是一所涵蓋理學、工學、醫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農學等11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是河南省唯一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教育部共建高校。
鄭州大學辦學資源充足。校本部包括新校區、南校區、工學院、醫學院4個校區,總占地面積6493畝,其中坐落在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新校區占地面積4845畝,計劃建設總投資19.7億元,總規劃建筑面積165萬平方米。
鄭州大學辦學規模宏大,師資力量雄厚。校本部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9423人,研究生6639人,外國留學生342人。校本部現有在崗教職工5861人,其中專任教師3056人。在專任教師中,有兩院院士16人(專職3人,雙聘13人),教授518人,副教授100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的總數達到960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7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0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6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全國優秀師德教師5人,河南省教學名師7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228人。形成了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層次較高的師資隊伍。
學校教學體系完備,科研條件堅實。設有43個院(系),5個附屬醫院,86個本科專業,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1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另有1個專業博士學位點,7個專業碩士學位點,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校教學科研平臺堅實,現有1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 57個省級重點學科。各級、各類科研機構169個,其中,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技術研究推廣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7個省高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1個河南省實驗動物中心,1個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重點社會科學研究基地,9個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具有較強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技開發能力。
鄭州大學基礎設施完善,辦學條件優越。是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的“造林綠化400佳單位”。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5.05億元。學校圖書館建筑面積8.4萬平方米,館藏圖書530余萬冊。擁有1個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學術期刊13種。學校還合作興辦有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西亞斯國際學院、體育學院。
鄭州大學學術氣氛活躍,對外交流廣泛。先后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0余所國內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芬蘭、烏克蘭等國家和我國的香港、臺灣等地區的84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合格的人才,在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學、科研、醫療、管理、學生工作和后勤服務等方面多次獲省級以上榮譽稱號。
鄭州大學的建設和發展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黨和國家領導人賈慶林、李長春、羅干、李嵐清、中央政治局委員劉云山、國務委員陳至立等分別到校視察指導工作,教育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來鄭大調研或現場辦公。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學校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校園建設、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勢頭。
鄭州大學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加快發展為中心,以學科建設和新校區建設為主線,優化結構,發展內涵,突出特色,擴大開放,立足中原,面向全國,走向世界,主動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跟蹤世界科技、文化發展趨勢,著力推進學校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努力把鄭州大學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具有區域示范作用的綜合性大學。
比賽目的:激發同學們的興趣,給有志學生一個奮斗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