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操作應該是高拋低吸,但實踐的結果往往是高吸低拋。高拋低吸看似容易,可就是做不到。高拋低吸首先在于低吸,那么,如何做到低吸呢?投資者應該從戰略和戰術兩個方面來考慮這個問題。
熊買牛賣。在熊市里買入一定能做到低吸。2005年6月3日,滬指在1000.52點時,滬深A股平均股價為4.73元。假如在那時買入,到2006年12月14日大盤創新高時,滬深A股加權平均價為6.1元;到了2007年4月9日大盤在3398點時,兩市A股加權平均價為11.91元,投資者不拿到后來的5000點、6000點再賣,這錢也賺得多了。所以只要在熊市較低位買,又不是買后來退市的股票,幾乎是不會虧損的。
買價值低估的。市場往往會犯錯誤,將有投資價值的股票低估。買入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將來股價必然會上漲,在股價回歸和高估時賣出,這是巴菲特的買股原則。巴菲特2001年4月以1.6港元買入被低估的中石油。2007年9月25日以14.8港元賣出價值回歸的中石油,歷時6年多,不算分紅,盈利700%。巴菲特這個原則又不看牛熊市了,但是熊市里股價普遍是低估的。
從戰術上考慮兩條:
買大跌后的股票。滬指從2008年1月15日開始下跌,1月21日、22日、28日出現暴跌,兩次大盤跌幅在7%以上,其實這正是買入的好時機。相信牛市沒有完結,相信不遠的未來,大盤會再次漲起。
買有重組題材和整體上市題材的股票。重組、整體上市題材雖然不好捕捉,市場上的消息真偽莫辨,但是如果你留意有影響的機構的分析報告,他們指出的有重組題材和整體上市題材的股票是有根有據的。
戰略性的高拋低吸要堅持數年,戰術性的高拋低吸也要堅持一段時間。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