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邊際被格雷厄姆視為價值投資的核心概念,在整個價值投資的體系中,這個概念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格雷厄姆曾寫道:如果要為價值投資作出最好的詮釋,大概只有“安全邊際”這幾個字最為合適吧!
安全邊際的定義非常簡單和樸素——實質價值或內在價值與價格的順差,換一種更通俗的說法——安全邊際就是價值與價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或幅度。根據此定義,只有當價值被低估的時候才存在的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為正(+);當價值與價格相當的時候,安全邊際為零;而當價值被高估的時候,是不存在安全邊際的或安全邊際為負(-)。
價值投資者只對價值被低估特別是被嚴重低估的投資對象感興趣,安全邊際不能保證一定能避免損失,但能保證獲利的機會比損失的機會更多。
筆者不得不再次遺憾地承認,所謂的安全邊際也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比如僅從定義看,我們不能確定實質價值或內在價值與價格的順差達到什么程度才能說安全邊際是足夠的,或者說價值與價格的背離程度或幅度達到什么水平才能斷定安全邊際足夠了。對安全邊際的理解與應用完全是一個個性化的問題。
在理解與應用價值投資的過程中面臨很多難題:比如對實質價值或內在價值的評估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當然也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結論,而且價值與價格一樣也處于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中,價值與價格都是變量——它們的背離關系只能是一個更復雜的變量。而安全邊際這個概念正好能有效地解決價值投資中的這些難題,特別是在以下三個領域中特別有效:一、穩定的證券,如債款和特別股;二、能夠運用這個概念或工具進行比較分析;三、如果公司的股價與其實質價值或內在價值之間的差價足夠大,那么,安全邊際就能夠用來選擇股票。
安全邊際較大的話,投資者能充分地感覺到對時間變遷的防備,而且能對投資者的誤判所造成的損失進行彌補。所謂的投資信心完全來自于較大的安全邊際,比如當以實質價值或內在價值的七折或六折購買一家公司或其股票,雖然在隨后的發展中,該公司的價值下跌了10%,投資者起初的購買價格仍然能為當初購買的投資者帶來適當的回報。
那么,安全邊際到底多大(比如是七折、六折還是五折)才算較大或足夠大呢?這完全取決于投資者的偏好。
從理論上說,安全邊際當然是越大越好,但問題是可能根本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對象。對那些有著強烈的保守趨向的投資者來說,預期的安全邊際過大的話,反而會錯失很多投資良機。也許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徑是進行比較分析,對價值投資者來說,那些具有相對較大的安全邊際的對象總是比那些具有較小的安全邊際的對象更有吸引力。
安全邊際總是基于價值與價格的相對變化之中,其中,價格的變化更敏感也更頻繁而復雜。對一個漫長的熊市而言,就是一個不斷加大安全邊際的過程,常見的程序是:安全邊際從(-)到0再到(+),當安全邊際足夠大時,總會有勇敢而理性的投資者在熊市中投資——這才是沒有“永遠的熊市”的真正原因之所在。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