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牢是每一個股市投資者都會遇到的問題,只要你身處股市,被套是正常的,每一個職業投資人的投資史可以說是一部解套史,這當然包括筆者在內。買了之后馬上就漲,這樣的事情和每次出門都能撿到一個錢包一樣困難。職業投資人和非職業投資人面對套牢最大的區別是最后的結局不同——職業投資人經過一段時間后往往以賺錢的方式結束,非職業投資人則是在底部割肉或者剛剛解套就迫不及待地出局了。
筆者印象較深的兩次套牢都發生在2001年,也許大家聽了我的故事后,會對如何解套有更多的理解。2001年7月,那時筆者剛剛進一家投資機構操盤,打開賬戶,看到我的前任留下了兩只股票,一只是青鳥天橋,另一只是特發信息(000070),青鳥天橋的成本大概是60元,特發信息則是30多元,當時都處于套牢狀態。股市閱歷稍微豐富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兩只股票都是2000年科技網絡股浪潮留下的產物,最后以多少錢賣掉這兩只股票,我已經淡忘了。現在6年時間過去了,指數最高比當時上漲了3倍,但青鳥天橋和特發信息在本輪大牛市中最高價都是20元左右(復權后),都沒有回到當年的成本價。
還有一只股票是浦發銀行(600000),這只股票是筆者用自己的工資買入的,成本大概是20元,我記得當時買入后不到一周就跌到了15元,心里感到非常痛苦,后來大概在16元多斬倉了。現在再來看這只股票,經過這輪牛市,復權價達到了120元。6年時間,6倍收益,年復合收益率達到32%.兩次幾乎發生在同一時間段的套牢,結果竟然大相徑庭,看來如果僅僅死守一只股票,被動地等待解放并非萬全之策。這兩次套牢究竟有何不同,如果來分析一下這三家上市公司凈利潤的變化,也許可以一見端倪。
青鳥天橋:2001年凈利潤 4646萬;2007年虧損。
特發信息:2001年凈利潤 4191萬;2007年1103萬。
浦發銀行:2001年凈利潤 10.6億;2007年54億。
以上對比可以明顯看出,青鳥天橋和特發信息七年后凈利潤是退步的,也就是說公司經過6年多的發展,在賺錢能力上沒有任何進步,而浦發銀行則成長為一個賺錢的小巨人。它們的股價也反映了這個結果,青鳥天橋和特發信息的套牢成為一個“鐵套”,而浦發銀行的套牢則更像是一個“紙套”。
如果繼續歸根溯源,誰又造就了它們賺錢能力和凈利潤變化的不同?為什么是浦發銀行成長為小巨人,而不是青鳥天橋和特發信息呢?在筆者看來,是行業的秉賦和公司的管理使然。青鳥天橋一直沒有形成有競爭力的主營業務,特發信息則屬于趨于激烈的制造業,而浦發銀行屬于市場空間巨大、競爭并不激烈、一定程度上屬于特許經營的金融服務業,時間老人是公平的,經過他的無形之手,有人黯然離去,有人華麗登場。
回到解套的主題上來,請你閉上眼睛,穿越時空,五年后甚至十年后你持有的上市公司會是怎樣,假如你能想明白的話,基本可以確定你手中套牢的股票是一個“鐵套”還是一個“紙套”,如何決策也就顯而易見了。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