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們不追求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但底限要做到不買在最高點,也不賣在最低點,所以我們很想知曉峰谷的區域。
從技術上可以挑選波浪理論,但其軟肋很明顯,第一是該理論沒有理論基礎,屬于想象理論;其次是根據該理論的條件進行浪形劃分,會出現多種可能性,而不同的可能性又常常會導致互相矛盾的推論判斷。
股票市場反映的是宏觀經濟,于是,我們計劃通過宏觀經濟的變化來研判市場的峰谷,但仍舊沒有結果。因為宏觀經濟的一點兒數量指標,如GDP、CPI、 PPI、M1、M2甚至發電量等等,與股票市場的指數之間并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于是我們困惑了,市場峰谷研判的基本點在哪里呢?
盡管我們知曉市場的高點和低點是不行測的,但研判市場峰谷的約略區域并非完全不可能,現在我們回到市場本身來尋找研判的出發點。
市場的元素是上市公司,況且上市公司的業績是宏觀經濟的要緊組成部分,所以,上市公司是可以作為股票市場和宏觀經濟之間的橋梁的。市場指數是通過上市公司的股價運算出來的,而能夠同時反映上市公司業績與股價變化的最要緊指標就是市盈率,因此我們可以將市場的平均市盈率作為研判市場峰谷的基本出發點。
盡管交易所每天都會公布平均市盈率,但這是靜態市盈率,我們需要動態市盈率,只是如何運算動態市盈率比較困難,有的研究所用所有的上市公司今年預期收益來運算今年的動態市盈率,但預期收益的偏差會影響動態市盈率的準確性。我們也可以采納最新的報表數字來運算動態市盈率,比如現在可以通過已經公布的一季報來運算市盈率,只是如何從一個季度來推算全年的收益仍舊是困難的,絕不行簡單地乘以4.縱然用馬上全部公布的半年報數字,也會存在同樣的問題,所以,運算動態市盈率需要換一種思路。
由于每年的預期GDP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準,因此,通過GDP來推算上市公司總體業績的增長幅度是可行的。用交易所公布的靜態市盈率加上上市公司的預期收益的增長率,我們就可以得出約略的動態市盈率。
考慮到滬市有一點兒大型藍籌股,所以滬市的平均市盈率更有代表性。根據交易所的統計,滬市市盈率近期達到30倍,今年GDP的目標是保八,但由于大量的GDP是通過政府投資拉動的,所以上市公司業績的平均增長幅度可能達不到GDP的水平,從保守的意義出發,我們給予上市公司平均5個點的增長,這樣動態市盈率與靜態市盈率基本接近。
根據境外市場的歷史體會,平均市盈率的波動平常的在20倍以下到30倍以上,所以市場已經進入頂峰區域,如果平均市盈率能夠回到接近20倍左右,則是另一次谷底的機會。
促使市場達到峰谷區域一定會有一點兒基本面上的原因,否則的話,市場就不會有這么大的波動。
也許我們會懷念以前60倍市盈率的頂峰和12倍市盈率的谷底,但以后很難再出現,因為市場已經在全流通的意義上規范了,成熟了。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