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放量”向來被認為是股價結束調整、新資金介入的一個信號,往往意味著股價將逐步轉強。但近期發現,主力利用市場多數投資者對于技術分析的盲目崇拜,“反其道而行之”,轉而進行“反技術操作”,利用該形態進行出貨,誘人的“底部放量”反而形成了套人的“多頭陷阱”。
如甬成功 (000517 )自今年回調以來,曾多次出現“底部放量”現象,第一次,在2005年1月,股價跌至6元附近,跌幅過半的情況下,成交量突然放大,“價升量增”,似乎是“新莊介入”,但股價僅僅在7元附近盤整兩個多月便展開新的一輪下跌;第二次,今年5-6月在5元的“底部區域”盤整,6月7日突然放出800多萬股的量,看似是“底部放量”,但股價第二天即跳空低開,新的一輪下跌展開,第三次是在近期,股價在3元上方放量啟動,制造一平臺換手300%,但好景不長,目前已經跌破平臺!
分析和判斷大盤和個股是否“底部放量”,必須從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來看,并且必須結合當時的宏觀面、政策面、企業的基本面,以及技術面的送配、除權等方面因素進行綜合的、全面的分析,而不能僅僅根據當前的股價和成交量就做出“底部放量”的判斷。特別是在以下幾種情況,“底部”其實是腰部:
1、經過大幅除權之后,股價雖然在低位,但復權價仍高高在上,此時放出的巨量往往是莊家對倒放出來的煙霧彈,實質是誘人上鉤,不可輕易上當。
2、在長期下跌趨勢中構筑的短期底部,并不說明股價已“安全著陸”,極有可能是股價的短暫反彈,反彈之后有可能展開新的一輪下跌,此時是出貨的信號而不是入場的信號。判斷“短底”與長期底部的標準,一般可用長期均線來檢驗,短底一般不會突破長期均線,而長期底部往往能能站在長期均線上方,這樣的底部才堅實。
3、在長期跌勢中突然持續放量,成交量比平時顯著放大,但股價漲幅度極其有限,甚至大盤走勢不佳,該股卻逆市放量飄紅,這樣的“底部放量”極其可疑。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