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出于對品牌、管理、競爭、盈利能力、未來發展、營運情況和穩定性等方面的考慮,價值投資者大多選擇成熟穩定的企業,然而很多人也知道長期來說很少有企業能保持高速的增長,那為何有一些價值投資者長期卻能達到不錯的收益呢?
導致這樣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有股價的不合理變動,經常更換買入的企業,企業的成長速度突然加速等,然而我們現在討論的是一般情況下安全邊際對收益的影響,因為這樣更具有操作性。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每家企業也有其內在價值,投資時應以內在價值作為買入依據。除了成長率以外,買入價格也是影響收益率的因素,價格越低相對回報率越高,但進一步來看還有其較深入意義:價格越低可看作安全邊際越大,假若有一家企業當前低估了50%,如持有10年后能使其回到內在價值附近的話,那在10 年內年均回報率可以增加約5%!這代表大型的企業也可以“跑”出不一樣的速度。
雖然把總回報率分為企業本身的成長率和回歸兩部分來討論或許對理解收益的來源有幫助,不過仍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一是確定性。首先回歸與否本來就是不確定的,時間越長只是增加其回歸的可能性,再者回歸的幅度也是不確定的。不過對于好企業我們不用擔心股價沒有隨著時間回歸或以低于成長率的速度增長等情況,因為這只會使其進一步低估從而安全邊際加大,這對于投資者來說不是好事嗎?最后可以看出,我們不能因股價上漲速度高于企業成長就得出高估的結論,因為這里還包括了回歸的情況,所以應與內在價值來比較。
二是替代性。不難看出,如果光以收益率來說的話,買入具有一定安全邊際的穩健公司與一般價格購買但成長快速的公司其結果可能是相同的。只要幅度較小,某程度可看作是替代的,然而內在價值是以較長期來計算的,而成長較快的公司能否在將來面對競爭或邊際利潤遞減等情況下保持高速的增長,這是需要考慮的。
三是安全性。問題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1.由于成長率越高,內在價值就越大,所以僅依據過往來估計就可能存在高估,從而造成目前的價格具有吸引力和虛假的安全邊際。2.只要增長率大于折現率,時間越長價值必然越高。反之,選取過短的時間或很低的成長率會對股價要求過于嚴格,可能永遠買入不了該公司,故保守合理的取值十分重要。
總體來說,盡管這方法有很多問題和不精確的地方,但我們仍傾向于這種等待合適企業下跌的方法。雖然這方法可能在安全邊際上過于嚴格從而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機會,但反過來說也不至于犯下嚴重的錯誤。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