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財經網站的論壇貼吧又貼出了早在2002年就已經發表的文章《七類股票堅決不能買》。
該文闡述了以下七個觀點:
1、暴漲后的股票堅決不買;
2、放天量的股票堅決不買;
3、大比例除權的股票堅決不買;
4、有大問題的股票堅決不買;
5、長期盤整的股票堅決不買;
6、利好公開的股票堅決不買;
7、基金重倉的股票堅決不買。
筆者對大部分論點都比較支持,但對“大比例除權的股票堅決不買”這一條持反對意見。
竊以為,并非所有大比例除權的股票都不能買,而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些大比例除權后的股票,反而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大收益。
所謂大比例除權股票,一般是指年度派送在每10股轉贈10股以上的股票。此類個股在送轉除權后,股價會跌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這類個股因在除權之前有“高送配”預期的炒作,往往會放量上漲。
但除權后股價便一落千丈,主力如果借勢跑掉,那些受低價誘惑的接盤者便會被套。因而,才有人寫文章告誡散戶們大比例除權的股票堅決不能買。
不過實際上,目前兩市每年高送轉的股票有三、四百只,10送10以上的也有幾十只。筆者觀察發現,這些股票并未受到冷落,相反,一些個股卻走出了不錯的填權行情。
所以,對于大比例除權股,絕不能一棒子打死,還要靈活操作才對。
那么,該如何對大比例除權股進行操作呢?
首先,要分析判斷其除權的性質。
有些股票大比例除權完全是上市公司股本擴張的需要,尤其是新上市的一些次新股,由于股本較小,上市一段時間后,遭到資金爆炒,股價虛高,很不利于后市發展。
為此,上市公司才做出高送配的決定,擴大股本,降低股價,讓市盈率和市凈率都降下來;有的股票則連續多年實施高送配,甚至已形成規律,這樣的股票在除權后,多數會走出填權行情。
有人專門連續追蹤這類高送配的股票,在其除權后買入,在次年除權前拋出,收益相當不錯。
一般來說,大比例除權股票的股本都不會太大。如果股本已經很大了還進行高送配,在除權后盤整的時間就會格外長,對這樣的股票,就盡量不要參與了。
其次,要研究其基本面。
對于大比例除權股,從得知其送轉的消息后,就要仔細研究其基本面。先看它所屬的板塊是否熱門,受沒受利空打壓,有沒有利好政策,十大流通股東的情況。然后看它的業績,最近一次報表的盈利情況,有沒有業績增長點。
如綜合分析后發現該股利好大于利空,那么在除權后就可擇時買入。
最后,選準買入的時機。
一般來說,大比例除權股在除權當天如若逢大盤利好上漲,當天就可買入,短線便能賺取幾個點。如逢大盤利空下跌,當天不要買,要等大盤轉勢后介入。
除權后便放量上漲,甚至漲停,不要跟進,這是主力在補倉操作,好降低倉中成本,以便出貨。
舉例說明,一只股票在15元時發布高送配公告,結果在登記日時被放量炒到20元,主力平均成本在18元左右。10送10除權后,股價降到10元,折合配送股價格,主力平均成本在14元左右。
以上這種情況,主力是不能出貨的,因而會大筆買入,將股價拉高,以便于日后出貨。因而,很多大比例除權股除權后都會走出先揚后抑的形態來,然后便是一段時間的橫盤整理。
這個過程,其實也是主力不斷高拋低吸將套牢籌碼派發的過程。
通過觀察籌碼峰形后發現,一旦上方套牢籌碼消失,60日線沉底走平,在均價附近堆積出厚重的籌碼峰時,主力就要發動大行情了。此時可果斷買入,后市獲利可期。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