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量價從來不是一個概念,讀者們也可以注意到,由于缺乏量的配合,股價很可能該繼續的不再繼續,該反轉的又不反轉了。
那么,什么是量呢?量指的是成交量,或稱成交。廣義的成交量包括成交股數、成交金額;狹義的也是最常用的是僅指成交股數。股票只要上市交易,一般每日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交量。
成交量是一種供需的表現,當股票供不應求時,人潮洶涌,都要買進,成交量自然放大;反之,股票供過于求,市場冷清無人,買氣稀少,成交量勢必萎縮。而將人潮加以數值化,便是成交量。
人氣的聚散是需一段時日的,一段行情初起時,成交量開始緩緩增加(一般不會急劇),到了無法再增加時,行情回落,進入整理階段,股價不上不下,成交量也慢慢減少,然后會出現兩種情況:
其一,廣大投資者大多失去信心了,成交量越來越少,股價是越來越低;
其二,投資者仍具信心,又一段上升行情開始,成交量再度擴張,股價再創新高,成交量也是龐大無比,表示換手積極,買氣旺盛,從而維持了股價。而一般下跌行情,通常是人氣四散的表現,下跌到一定階段,進入整理,無非也是兩種后果;人氣漸散,股價繼續下跌;人氣重聚,股價便反轉。
當然,并不是說,量越大價就越高。若逢下跌,尤其是恐慌性拋售時,量通常也會很大,這并非人氣甚大的表現,恰恰相反,說明了持股者均信心喪失,不計成本地拋售,反而是人氣四散的表現。
在人氣低迷,股價下跌的行情中,中小散戶們更應密切注意成交量的變化。由于中小戶們不可能掌握太多的“內幕消息”,也沒有力量操縱股市,炒作股票,唯一賺線的辦法就是跟著大勢走,在長期欲振乏力的行情中,突然出現大成交,這意味著大戶、做手已開始準備行動,但股價不一定上漲,等到成交量穩定擴大,雖有所減少,萎縮卻不明顯,股價上揚時,中小散戶毫不費力便可獲利,這就是坐轎子,既安全又舒服。等到股價繼續上揚,但成交不擴大,甚至開始萎縮,說明大戶、做手們已準備撤退,而同時股價高了,平均成本亦高了,中小散戶便應明白高處不勝寒的道理,早早放手,火棒大可扔給別人。這就是所謂的“先見量,后見價”。
即使同樣是被炒作的股票,亦有優劣之分。優質股通常是量價俱穩步上升,價跌時量能逐漸收縮,不易出現大成交;因而,即使此時不幸被套牢,還有翻身的機會。而劣質股,炒起來跑得飛快,量也急劇擴大,而跌時由于做手們對這種股只是一炒而已,自會大量拋售,不少跟進套牢,從而在高價位形成密集成交區,等到該股反轉,一升到這個價位,便會遇到套牢者解套的賣壓,從而很難突破這個價位,簡單地說,劣質股被炒作后,受傷都較重,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才有上漲動力。
總之,成交量是測量股市行情變化的溫度計,成交量持續擴大,表示新資金不斷涌入股市,是推動股價向上漲的原動力。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