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放獎勵。 展開
師傅教我的第一課,是“什么叫大盤?”
我說,不就是“指數”嗎?
師傅笑了。然后告訴我:
他眼里的“大盤”,是盤面的真實,是“可與否操作的環境”。其中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每天的漲跌比例。
有時候,指數漲很多,但跌的個股卻遠多于上漲的,有時候又是反過來,當然有時候也是和市場“指數”完全重合的。師傅告訴我:這才是真正的“大盤”。
然后,他開始教我如何將一些股票歸類,自己做N個指數,然后再和普通人看的市場指數(上證)做一個對比。慢慢地,我體會到了其中的妙處。例如有時候自編的指數跌幅(漲幅)會遠超市場指數,有時候又反過來。多種自編指數和市場指數一段時間平行,一段時間剪刀,甚至一段時間還會完全反向,正是反映實際”環境 “的直觀圖。
師傅教完這一課,告訴我:這只是散戶戰法的第一課。以后你要做大盤手,需要學的并不是這些。沒有一直和市場指數反向的大板塊,只有極少數個股會因為盤手的個人意志而改變,但不代表整體。市場指數依然永遠都是真實的旗幟。只是,需要看懂這面旗幟的真實舞動方向,如何利用各種指數在期間的時間差,才是重點。
師傅教我的散戶戰法第二課,叫做”心理分析”
他舉了個例子:散戶看盤,一般先看“指數”,再看自己手上的個股。什么金叉,死叉,斑馬一樣多而繁雜的均線,甚至各種自編的指標,改變了參數的指標等等。這些都是還沒入門的表現,是將來被我們收割的“韭菜”。
師傅先問了我,在營業部和那些散戶混得老熟了吧?其中有倒霉的菜鳥,也會有相對出色的高手吧?他們一般都看什么呢?
我說,菜鳥看的東西就是量和價,還有金叉死叉什么的,還會一些股市秘籍中的“必漲圖形”“必跌圖形”,至于高手嘛,藏得緊,好在徒兒死皮賴臉,總算搞到一些東西。后來我發現,高手做的,似乎都是我看起來風險巨大的品種,但不知道為什么,他總能賺錢。我覺得是他運氣特好。
師傅笑了笑,說,你說的“高手”,都是“短線高手”吧。
我想了想,恍然說,是的。
師傅沒再說話,而是打開電腦,翻出一堆資料,我看了下,那是全國各地一些營業部的客戶交易資料,最長的一個賬戶資料有近8年的交易歷史,從最早的20萬元做到了4000萬。
他說,你先好好研究一下這個交割單。
那一個月,我獨自一人躲在四合院的一間房里研究那些交割單。師傅也懶得理我,每天早起打打太極拳,再到不遠處的一塊地里去給他種的一些蔬菜施肥。這些事他從不讓徒弟做,也不知為啥。
交割單初看起來比較亂,似乎做了一年多時間的一些短線,一年下來,算小贏。而我對照那年的行情大幅波動,似乎我都可以不止賺這點的。
第二年開始,交割單慢慢清晰起來,基本上只在同1-2個股票上來回的做,手法還是短線,只是品種突然間只縮減到1-2只,高拋低吸成功率有70%,看得我熱血沸騰。那一年,他賺了0.5倍。當年指數卻跌了十幾個百分點。
文章很精彩?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