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放獎勵。 展開
其實,投資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一個生活中的智者都是心理研究的高手。還在苦苦尋找厚重的經濟學知識和原理嗎?不要忘記忠告:交易投資是門心理學。
你聽說過加氏十六條嗎?如果你一直以來把資本市場看做一個教科書一樣精確的市場,把每一個投資者都看做是純粹理性人,那么你應該再聽聽加特曼的見解,根據他多年的實踐經驗:交易是一門心理學。
1. 在任何情況下,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增持已經賠錢的頭寸,千萬不要,永遠不要!增持虧損的頭寸是交易之大忌、之殺手,就像酒后駕車一樣要不得。最后只能粉身碎骨。務必相信我。
2. 做交易時要像那些唯利是圖的雇傭兵一樣:必須站在能贏的一方作戰,而不是在經濟學原理上正確的那一方。
3. 心理資本勝過實際資本。在這兩類資本中,前者比后者更珍貴。持有正在下跌的頭寸是會付出可觀的實際資本的代價,而其消耗的心理資本卻是不可估量的。
4. 交易并不是低買高賣;實際上,它是高買、更高賣,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5. 在牛市的時候人們只能作多或保持中性,同樣,熊市時只能作空或持中性。這是明擺著的。但很少有人能理解它,接受它的就更少了。
6. 市場處于非理性的時間會比你、我保持有償債能力的時間要長得多。這是凱恩斯(Keynes)說的。而非理性的確經常主宰市場,雖然按學者的說法似乎不該如此。
7. 當市場最強勁的時候要大力買進,當市場最弱勢的時候要舍得賣出,道理很簡單。弱勢時,就好像要用石頭去砸被水浸得最透的紙袋,因為它最容易被打破;而強勢時,就好像要乘最強勁的風出航,因為這時能行得最遠。
8. 思考問題要像一個“基本面”派,但操作交易時要像簡單的技術派:基本面或許會推動市場,我們需要有所了解;但如果從圖表上看后市并不樂觀,那為什么非得看好呢?在技術因素和基本面齊齊向好的時候,你應該感到樂觀。
9. 交易是有周期性的。有的周期很好,大多數都不怎么樣。當交易周期順利的時候,加大力度。反之則減少、再減少。“時候”好的話,即使犯點錯也還能贏利;但“時候”不好的話,你再做足了功課也無濟于事。這是交易的自然規律。接受它、運用它。
10.保持一個簡單的技術交易系統。復雜的系統必然導致混亂,簡潔則能帶來從容。我們所了解的出色的交易員都使用最簡單的交易系統。兩者相輔相成。
11. 在從事交易和投資方面,懂得大眾心理學往往比經濟學知識更重要。簡單來說,就是應該反其道而行,“別人捶胸頓足的時候你應該買進,別人興奮地大叫時你就該拋出了”。
12. 熊市時期的回調比牛市時的回調更激烈而迅猛。為什么會這樣我們也搞不懂,但事實就是如此,我們接受它就好了。
13.臭蟑螂不會就那么一只。股票市場的大多數壞消息帶給我們的教訓就是,一定會有更多消息接踵而至...,并總會對股價產生不良影響,直到恐慌主宰市場、那些最弱勢的投資者最終倉皇出逃。
14.對賺錢的交易要有耐心,對賠錢的交易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包容。如此,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每年遇到的有小虧的交易會越來越多,但我們手里積累的盈利卻會有增無減。
15. 多做有用功,少做無用功。這一條對股票交易和對日常生活一樣適用。去做那些已經證明有好處的事。對賺錢的交易不妨追加投資,對賠錢的要舍得割肉。如果說股票交易(以及生活)有什么秘密可言的話,這一條就是吧。
16. 所有規則都有被打破的時候......只是相當少見而已。明知少見卻可為而有成者,是謂天才。
按照經濟學研究進行投資的人,最多只能獲得市場平均收益;而深刻的理解投資心理的投資者,可以走到經濟學背后,去理解投資的邏輯與規律,才有機會成為市場的贏家。第6條對市場經常性處于非理性繁榮的判斷;第8、9條是一個典型的價值投資者的思維;第11、13、14條則可以把投資心理作為關鍵因素。
文章很精彩?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