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公司財務狀況的解讀是上市公司年報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解讀公司的財務狀況時可用以下方法:
(一)比較法 這是報表分析最基本,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它可用于本公司歷史數據的比較,找出變動趨勢;它也可用于與本行業的其他上市公司進行比較,看公司在本行業中的競爭力;它還可用于與本行業的總體指標比較,看公司在本行業中的地位,如將企業的銷售收入與行業的總銷售額比較,可以看出企業占有多大的市場份額。
(二)比率法 通過對財務報表中的大量數據可以計算出很多有意義的比率,對這些比率進行分析可以了解企業經營管理各方面的情況。
常用的財務比率有如下幾種:
(1)反映企業變現能力的比率有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比。該比率過低容易產生短期償債風險;過高則說明企業資金營運政策過于保守,或者企業存在存貨積壓,產品市場前景暗淡。但合理的流動比率在不同行業中的差別很大,所以最好與行業的平均水平比較。速動比率是從流動資產中剔除了存貨后與流動負債的比值,能較好地衡量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
(2)反映企業資產運營效率比率有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資產的周轉率愈高,利用相同的資產在一年內給公司帶來的收益愈多。
(3)反映財務杠桿效應的比率主要是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高是高風險的財務結構,在相同每股收益情況下,股東往往要求更高的回報,故股價較低。但這也并非絕對,規模較大的公司因為有良好的信用,并且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借入較多的資金,在資產負債率較高的情況下也認為是比較安全的,故對股價不會有太多的負面影響。
(4)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主要有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凈利率與凈資產收益率。在分析企業盈利能力時,應當排除證券買賣等非正常項目、已經或將要停止的營業項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別項目、會計準測和財務制度變更帶來的累計影響項目,因為這些項目往往不可持續的。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連環替代法,它用來計算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對綜合財務指標影響的程度。通過這種計算,可以衡量各因素項目對綜合指標影響程度的大小。如前面比率法中提到的最重要的比率---凈資產收益率,它可分解成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與權益乘數的乘積;通過兩年的分解后數據對比可以找出影響企業凈資產收益率增減變化的主要因素,通過對這一因素的持續性進一步分析,還可以預測企業下一年度的盈利狀況。
年報財務信息質量區分
財務信息質量直接影響到投資者對年報中反映出的財務狀況的可信程度,年報中反映財務信息質量的內容主要在審計報告與會計報表附注中體現。 審計報告是注冊會計師經過審計后對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信息質量起鑒證作用的一種書面報告。按審計意見的類型分,審計報告可分為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和無法發表意見的審計報告。
1、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表明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報告在所有重大方面都遵循了會計準則,財務信息是基本可信的。
2、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表明公司披露的財務信息整體上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財務狀況,但還有一些重大的方面不盡如人意。在這種情況下,注冊會計師會在審計報告中通常以"除××的影響外"的字句加以說明,以示保留意見。投資者需根據注冊會計師的意見對會計報表進行調整,然后利用前篇文章介紹的方法進行分析。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