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放獎勵。 展開
主力進場還是出逃?
炒股只需盯住成交量
莊家在吸籌、拉高、出貨等階段,可以用各種技術指標蒙騙股民,但千騙萬騙,成交量是無法騙人的。因為股票要漲,必須有主動性的跟風盤積極介入,即進的人多了,價格自然上漲;反之,大家都爭先恐后地、不惜成本地拋,價格就會下跌,這在成交量上能反映得比較清楚。
成交量是指個股或大盤的成交總手,市場成交量的變化反映了資金進出市場的情況,成交量是判斷市場走勢的重要指標。在形態上用一根立式的柱子來表示。
成交量計算方法:
成交量=內盤+外盤,當天的成交量等于當天主動介入成交(外盤)和當天主動拋出成交(內盤)的和。
成交量反映著供求關系,一只股票成交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該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
當供不應求時,人潮洶涌,都要跟進,成交量自然放大;反之,供過于求,市場冷清無人,介入稀少,成交量勢必萎縮。
一般情況下,成交量大且價格上漲的股票,趨勢向好;成交量持續低迷時,一般出現在熊市或股票整理階段,市場交易不活躍。
所以,價格一上漲,必定會有成交量配合,說明莊家在大量購入股票,股民此時應緊緊跟上。
另外,我們要掌握一個基本原則,即一只股票長期橫盤三個月或半年左右,突然一天成交量突然放大,就必須及時殺進,因為莊家很可能開始行動了。
散戶一定要關注價格在底部放量的情況,因為這樣的股票一旦開始上漲,幅度會相當大。但要注意,如果橫盤震蕩區間破位了,必須及時止損,否則后果很嚴重。
主力進場時,成交量的表現形式:
1、底量超頂量
當股價到達階段性底部后,成交量卻突然異常地放大,同最近的時間段相比,該股的成交量放大速度往往高達幾倍以上,與形成頭部時成交量相比,也超過當時放量規模,這就是“底量超頂量”現象。
擁有這類個股的投資者應該靜觀其變,等待拉升便是,持幣者則要及時跟進,不要錯過機會。
(1)當發現底量遠遠超過頂量時可買入。
(2)當股價沖過前一頭部的瞬間時,可迅速買入。
2、后量超前量
后量超前量的出現表明主力建倉的態度,并且倉位不斷增加;主力倉位越重那么今后股價上揚空間越大,否則不足以出貨;隨著股價緩慢上升,后面成交量實際支持的股價已經超過前面成交量所支持的股價,或者說,前面股價成交的量已經被后面更高價的成交量所消化,已消除套牢盤只剩下穩定的獲利盤,這為股價今后上升減少了阻力;
隨著股價的繼續上升和成交量的繼續放大,股價連續突破前頸線位,拓寬了上升空間。從此股價將一浪高過一浪!
3、縮量之后再放量
選股時剔除冷門股和下降通道的個股,選擇那些曾經連續放量上漲,近日縮量回調的個股進行跟蹤,待股價企穩、重新放量,且5日均線翹頭和10日線形成金叉時,就可果斷介入。通常此類股票的30日平均線必須仍維持向上的趨勢。
4. 上升途中大陰量
這種方法應該與K線圖結合運用。只有在大陰量所對應的K線為小陰線時,才可以放心介入。如果所對應的K線圖為大陰線,則說明多方力量太小,此時就應該好好地注意防范風險。
5、地量地價
地量地價是指股票在成交量非常少的情況下,其股價也創出了階段性的新低。
地量,意味著成交量已是階段性以來的最少成交量,地價亦指股票階段性的新氏。
如果股價一直在持續下跌的過程中,沒有再出現過持續的帶量下跌或者階段性的帶量下跌過程,那么即使是出現了所謂的地量地價,也并不意味著市場出現了底部,因為空頭的下跌能量還沒有釋放出來,市場后續下跌的可能性很大。
一般來說,市場要一直跌到多頭徹底喪失信心,跌勢才可能會停止,地量地價才會出現。地量出現后,可能出馬上出現地價,也有可能在后續的時候再出現地價。
6、低位放量漲停
放量總是有原因的,在高價區有些主力往往對外放量,常在一些價位上送上大賣單,然后將其吃掉,顯示其跟風的魄力,如果某些位置放上大買單,顯示護盤的決心,但是這些都是假象,重心真實的升降即可辨別,弱勢低位出現對敲的放量,說明機構或者主力將要拉升一波行情,可擇機跟進。
文章很精彩?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