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者:cofoolteam_8856
大賽時間:2013.08.29--2016.04.12
模擬金:100萬
大賽狀態:已結束
大賽介紹:
華東交通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的教學研究型大學。197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上海交通大學內燃機車等3個專業以及同濟大學鐵道工程專業調入上海鐵道學院,并更名為華東交通大學。同年9月22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將學校遷往江西。校址選在南昌雙港。1978年,中央同意原上海鐵道學院不再搬遷,華東交通大學繼續在南昌建校,由鐵道部和江西省雙重領導,以鐵道部為主。2000年,轉制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被江西省列為重點加強建設的高等院校,是博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單位。
目前,學校占地面積近3000畝,依山傍水、臨江懷湖,集江河湖山于一體,樹木蔥蘢、鳥語花香,匯幽雅清翠于一身,為“全國部門造林綠化300佳單位” ,是宜教、宜學、宜研、宜居的山水學園。
各類建筑面積70余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逾1.9億元。有現代化的教學大樓、裝備優良的實驗室。圖書館收藏各類文獻280余萬冊,中國學術期刊文獻檢索一級咨詢站。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涵蓋工、經、管、文、理、法、教育、藝術等8大學科門類。有17個學院,58個本科專業;一級學科碩士點17個,省示范性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省一級重點學科6個,省高校高水平學科2個,工程碩士培養領域12個,是工商管理碩士、應用統計碩士、會計碩士等專業學位培養單位。擁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1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級產學研示范基地2個,是全國CAD應用工程培訓基地、江西省知識產權培訓中心,為開展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工作單位。“鐵路環境振動與噪聲工程中心”被批準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學校現有在校學生22000余人,教職工1600余人,正副教授約500人。擁有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 、“全國優秀教師”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江西省‘井岡學者’特聘教授”、 “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計劃” 、“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江西省青年科學家(井岡之星)培養對象” 、“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等80余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約40人。
近年來,學校科研能力不斷增強,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70余項;承擔各級科研項目3000余項,其中 “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國際交流、國際招標及省部級以上項目500余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800余篇,其中1000余篇被SCI、EI、ISTP檢索;獲國家專利80余項;出版論著教材330余部。
重視大學生體育事業,曾榮獲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女子團體總分第一名、男女團體總分第二名,學生白雪奪得2009年世界田徑錦標賽女子馬拉松冠軍,學生男子籃球隊多次代表江西高校參加全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校武術隊多個項目連年榮獲全國大學生武術錦標賽冠軍。
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具有招收來華留學生及港澳臺學生資格,已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加拿大、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40多所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師生交流及合作。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大膽創新,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雙專業(雙方向)”和“軟件工程+應用背景專業”等培養模式。在國防生培養上探索出“三個明確、三個接軌”的先進經驗,并被教育部、總政治部推廣到全國國防生培養高校,獲批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心理咨詢中心針對大學生實施“多維立體、全員互助”健康教育模式,被評為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以“校園110”為平臺的校園治安防控體系在全省率先實行,學校連續9年獲得江西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先進單位。
學校享有良好的社會信譽,47個專業在全國14個省份實行一本批次錄取,高質量的生源為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學校先后建立了遍及全國10個省、市、區的120余個校外實習基地,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長年位居江西省高校前列,連年獲評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并被評為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櫛風沐雨謀發展,團結奮斗譜新篇。華東交通大學全體師生員工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緊緊把握“十二五”事業發展的新機遇,走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開放辦校的發展道路,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隊伍建設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服務社會為宗旨,增強辦學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立足行業科技進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爭取把學校建設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全國知名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