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題材與板塊
題材和板塊,就是輿論為即將被炒或正在炒作的股票制造的借口和緣由。當一些機構大戶要炒作某些股票或已做好炒作準備時,他們就會利用宣傳工具為這些被炒的股票找出一些理由,從而引起散戶的注意和興趣。當散戶踴躍跟進而抬高股價時,題材或板塊的發明者便順利出貨,從而達到牟利的目的。
題材的文字表述就是所謂概念,如某某概念股的概念就是炒作題材。而所謂板塊就是將一些在地域及行業上有關聯關系或企業經營上有相同特征的股票組成一個有機整體,當板塊中的某只股票上漲之后,股民便以其為示范而跟風炒作板塊中的其他股票,從而形成板塊的聯動效應。
自深股市開辦以來,特別是1993年后,一些機構大戶為了牟利的需要就制造了眾多的概念,從浦東概念、新浦東概念、虧損概念、道歉概念、新股概念、收購概念、三峽概念等等,題材是層出不窮、一個接著一個。但迄今為止,還沒有那一個概念是經久不息、百炒不 厭的。歸根結底,絕大多數所謂的題材或概念都是一些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益沒有多少關系的東西,即使與上市公司的發展有一定的關聯度,一般也是夸大其辭,無限上綱。如1995年中期市場上流行的新股概念,凡是上市的新股不論青紅皂白都要炒作一番,結果在這一段掛牌的新股其市盈率普遍偏高,同類股票新股比老股要高1~2倍,而時過境遷之后,這些析股便無人問津,一些盲目跟風的股民便在高位慘遭套牢。如1996年上半年輿論大肆吹捧的三峽板塊,其對關聯上市公司的宣傳就言過其實。
就拿與三峽大壩緊密相關的水泥行業為例,被圈入的兩家上市公司離三峽都幾乎有千里之遙,在產品的輸送上并不算是十分便利。這兩家的產品雖然都各具特色,但也并不是不可替代。而即使這兩家上市公司的產品不可替 代,由于三峽是國家項目,為了支援國家建設,其產品價格不但不能盲目拔高,在某種程度上還要受計劃指令的控制。如果這兩家生產水泥的上市公司離開三峽工程就不能經營和發展了,那三峽工程完工之日便是其倒閉之時,股民不但不能跟進這種股票,反而應多加提防了。再如所謂的民族概念,這類上市公司并不因為披上了少數民族的外衣就能降低成本、提高經營利潤,也不會因為是少數民族公司而享受什么特殊的稅收待遇。所以,所謂的概念也好、板塊也罷,都是機構大戶在某一時期用來引誘他人跟進的誘餌,而當他人一哄而上將股價抬高時,也正好是它們獲利出貨的大好時機。
一般來說,概念及板塊主要是在股票的盤整階段起作用,而在股票的強勁漲勢或跌勢中幾乎沒有任何效果,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的股市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股價的運動大多是齊漲齊跌。如在股票的強勢上漲階段,市場人氣興旺,大戶、中戶、小戶、散戶都踴躍投入,股價全面上揚,此時只要有人敢于將股價拉抬上去,就不愁沒人跟風,從而也就沒有泡制概念的必要。而在股價的劇烈下跌之中,股市人氣渙散,雖然一些輿論費盡心機地去挖掘新的概念,但由于其他的機構大戶不想進場,除了騙得一些散戶被套牢外,對股價的走勢幾乎不造成什么影響,此時泡制概念也是枉費心機。但在股市的橫盤整理階段,由于人心思漲,一些機構大戶為了牟利的需要,或為了解套的需要,就必須拉高股價以便出貨,所以為了吸引散戶跟風,機構大戶就必須制造出一系列的概念,從而讓他人相信這些股票上漲的必然性。一些受雇傭的股評人士也就大肆宣傳概念的功用,通過概念來引導市場。而當概念泛濫之時,也就是散戶高位套牢之日。
對于市場上流行的各種概念及板塊,股民應多一分心眼。
一般來說,概念和板塊都是引人上鉤的誘餌,且概念、板塊的制造發明者都是有備而來,跟風炒作者都難以逃脫高位套牢的命運,即使在某一、兩次跑贏了莊家,但總的說來,還是輸多贏少。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