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放獎勵。 展開
在全球經濟發展浪潮中,供應鏈作為連接生產、流通與消費的橋梁,其穩定性與安全性直接關系到全球經濟的健康運行。近年來,自然災害、地緣政治沖突等不確定性因素頻發,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在9月8日—11日舉辦的第24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投洽會”)上,證券時報記者觀察到,安全、穩定以及如何構建更具韌性的全球供應鏈成為本屆投洽會的重點議題,現場眾多專家學者和企業家認為,維護全球供應鏈韌性和穩定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唯有通過國際社會共同合作以及加快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全球供應鏈才能朝著更加高效、透明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全球化與區域化并行
在過去幾十年間,全球貿易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而供應鏈是全球的經濟命脈,更是推動全球貿易、產業合作以及技術創新的核心樞紐。本屆投洽會極為關注全球供應鏈的發展,為此舉辦了“2024供應鏈合作創新大會”等多場供應鏈相關的論壇。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轉,推動產業、供應鏈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是各方利益所系和迫切期盼。”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司長李剛在現場表示,2023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7萬億元,進出口規模達41.8萬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了124%和71%,是世界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深化供應鏈創新與合作,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既是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拓寬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空間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互利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舉措。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機構伙伴關系司司長舒駱玫表示,在過去幾十年里,全球企業從多個國家采購原材料和零部件,生產和銷售則分布在全球各地。這種全球化供應鏈結構帶來了巨大的效率和成本優勢,推動了全球經濟的快速增長。“但現在,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逐漸顯現出來。前幾年,全球許多關鍵生產基地陷入停滯,物流通道受阻,供應鏈中斷現象頻發,導致了生產延誤、商品短缺和價格上漲。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企業的運營,也對全球經濟復蘇造成了沖擊。面對這些挑戰,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成為企業和政府關注的重點。”
舒駱玫同時也表示,在上述背景下,全球化與區域化并行的供應鏈格局正在形成。“盡管全球化進程在近年來遭遇了一些挑戰,但區域化合作的加速和區域供應鏈的形成,正在為全球供應鏈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區域化供應鏈的發展趨勢不僅在亞洲,也在歐洲、北美等地區得到了顯著體現。”
嘉能可旗下蔚特中國總經理許維哲表示:“我們要避免把一些國家排除在供應鏈之外,應該是深化國際合作,加強國際組織和同行業的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挑戰性,建立更加穩定、透明的國際貿易體制,這樣會比只用自己單一地區或者單一國家供應鏈更有韌性。”
數字技術重塑供應鏈
在這一輪供應鏈的變革中,全球供應鏈體系正從追求“高效率”轉向“高質量”。在重塑供應鏈韌性、提升供應鏈透明度的迫切需求下,“數字技術”“數字化轉型”成為熱詞,數字化也能顯著提升供應鏈的韌性。
“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正在推動全球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創新。通過應用物聯網技術,企業可以實時監控供應鏈中的每一個環節,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并做出調整,不僅提高了供應鏈的效率,還增強了其靈活性和應變能力,為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全球環境中保持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持。”舒駱玫說。
如海運是全球最重要的貿易運輸方式,但“黑天鵝”事件引發的變化,極易通過海運波及全球市場,引發供應鏈中斷、物價波動、生產停滯等連鎖反應,因此國際航運是影響供應鏈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不確定性因素波及全球供應鏈時,企業可以轉向區域供應鏈,以彌補全球供應鏈的不足。因此全球供應鏈對信息互通和上下聯動的需求日益增長。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原本難以獲取的信息正逐步向平臺轉移,使供應鏈各方數字化協作高效可行。”中遠海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威表示,數字化正不斷推動供應鏈高效運轉保障。
陳威指出,航運企業應充分利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推進產業鏈各個節點的深度融合。比如應共享標準,供應鏈上下游數據可以互聯互通、有序流動;同時還要共享數據,提高運輸需求、運輸過程的可預測性,加快對突發事件的響應。
綠色化轉型勢在必行
“在全球供應鏈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時,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正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和環境問題的凸顯,全球各國政府、企業和國際組織紛紛致力于推動綠色供應鏈的發展。可持續供應鏈管理不僅有助于減少碳排放和環境污染,還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舒駱玫說。
事實上,全球供應鏈的綠色化轉型正在成為共識。對此,陳威表示,雖然綠色化成本更高,但從長遠考慮來看,隨著世界氣候變化和相關國家法規的綠色化要求,綠色化是提升供應鏈韌性的重要舉措。
陳威進一步表示:“在全球氣候變化和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背景下,主要發達國家和全球產業鏈主導產業正不斷提高生產過程和產品的綠色要求,逐步建立更高標準的綠色體系。綠色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通過市場供需關系的約束,促進供應鏈向各節點節約能源和原料,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環境治理的費用,從而實現全產業的降本增效和價值增值。”
全球知名糧商邦吉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杜干森也指出:“越來越多的農業和食品企業將可持續發展納入戰略規劃當中,從農田到餐桌,每一步都更加綠色。我們致力于綠色生產,減少自身運營當中的碳足跡,通過優化運營工藝技術改進、智能化控制等措施持續提升工廠能源使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同時,對最上游的眾多農戶我們提供豐富的技術培訓、客戶資源、認證標準等激勵措施,并通過制定嚴格的可追溯和監控協議,推動農民采取無毀林、再生農業可持續實踐。目前我們在巴西采購的大豆當中,超過99%為已驗證的無毀林和無土地轉化大豆,在南美高毀林風險地區直接采購大豆已經實現了100%可追溯。”
而對于未來全球供應鏈的發展,舒駱玫坦言,全球供應鏈正在向數字化、區域化、多元化、綠色化方向轉型。“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將繼續致力于推動全球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協助各國和企業在數字化轉型、區域化布局和綠色發展中取得新突破。我們相信,通過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全球供應鏈將朝著更加高效、透明、綠色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期待未來我們能夠攜手合作,共同迎接全球貿易與供應鏈的美好未來。”
文章很精彩?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