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市公司分配利潤的順序
根據《公司法》規定,公司繳納所得稅后的利潤,應按照彌補虧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提取公益金、支付優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積金、支付普通股股利的順序進行分配。公司彌補虧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和公益金前,不得分配股利。公司的公積金用于彌補公司的虧損,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或者轉為公司資本。公司提取的公益金用于本公司職工的集體福利。
公司分配當年稅后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并提取利潤的5~10%列入公司法定公益金。如盈余公積金已達注冊資本的50%時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上一年度公司虧損的,在依照前述條件提取法定公積金和法定公益金之前,應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公司在從稅后利潤提取公積金后,經股東會議決議,可以提取任意公積金。公司可經股東會議表決同意,將公積金轉為股本(這就是通常上市公司分紅公告中的10轉增多少),按股東 原有股份比例發給新股或增加每股面值。但法定盈余公積金轉增股本時,轉增后留存的該項公積金不得少于注冊資本的25%。公司當年無利潤時,不得分配股利。 但公司用盈余公積金彌補虧損后,公司經股東大會特別決議,可按不超過股票面值6%的比率用盈余公積金分配股利,但分配股利后的公司法定盈余公積金不得低于注冊資本的25%。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潤不足以按不超過股票面值6%的比率支付股利時,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辦理。公司分配股利可以采用現金或者股票的形式, 公司普通股股利,應當按各股東持有股份比例進行分配,國家股利按國家規定組織收取。公司應當按稅務機關規定代扣并代繳個人股東股利收入應納的稅金。
(3)主要財務指標
對公司的財務分析主要從如下四個方面展開,而全面地綜合分析對投資者的分析能力要求很高,投資者只要掌握相應的財務指標就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
① 獲利能力分析
一個公司當前投入的資本如何運用,獲利能力如何,直接影響到公司的利潤,收益性指標也是衡量公司有無活力、經濟效益優劣的標志,同時也是投資者投資股票的依據。因為利潤直接決定了股息的規模和股價的走勢。
a. 資產報酬率,也稱投資盈利率,是指企業資產總額中平均每百元所能賺取的純利潤,是用來衡量公司運用所有投資資源獲取經營業績能力的指標。
資產報酬率=稅后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
其中,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資產報酬率原則上不應低于銀行利息率,這是因為銀行利息率可以視為無風險投資的收益率,股票投資的風險比較大,也因此要求比無風險利率更高的收益率。
比如,甲公司期初資產總額為480萬元,期末資產總額為520萬元,當年稅后利潤為40萬元,則平均資產總額為(480+520)/2=500萬元,資產報酬率為40/500=8%,表明甲公司每投入100元的資金,獲取收益8元。
b. 資本報酬率,也稱股東權益報酬率,是指公司稅后盈利與資本總額的比率,即企業資本總額中平均每百元所能獲得的純利潤,是用來衡量公司運用所有資本獲取經營業績能力的指標。
資本報酬率=稅后利潤/資本總額=稅后利潤/股東權益×100%
股東權益即為公司資本總額,等于總資產與總負債之差。
以甲公司為例,若所有者權益為400萬元,稅后利潤為40萬元,資本報酬率為40/400=10%。
c. 每股收益,是指扣除優先股股息后的稅后利潤于普通股股數的比率。
每股收益=(稅后利潤-優先股股息)/普通股總股數
每股收益是判斷股票投資價值的最重要指標。
上市公司在公布年報時,有的會在財務狀況中列出每股收益(Ⅰ),每股收益(Ⅱ),前者是按照加權股本來計算,后者是按期末總股本(全面攤薄)計算。股本作為分母必將影響到所計算出來的每股收益,上市公司因為送股配股造成股本變動。加權法是按公司配股的股票在一年內流通時間占全年的比例作為權重來計算分母,全面攤薄法直接將期末總股本作為除數。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