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行情,中小投資者不服輸不行。尤其是8月份以來行情的“二八”特征明顯。在大盤藍籌股的帶領下,股指攻城拔寨,連創新高,但絕大多數的個股卻是停滯不前,原地踏步,甚至不漲反跌。以至最廣大的中小投資者在這種“二八行情”中,賺了指數不賺錢甚至賠錢。相反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卻在這種“二八行情”中賺得盆滿缽滿。數據統計顯示,截止到11月24日,121只偏股型開放式基金(不包括4月份以后成立的新基金)平均份額凈值增長率高達7788%,收益率超過90%的基金有29只,超過80%的基金有53只,超過70%的基金有82只,占比分別達到2397%、438%、6777%??梢哉f,2006年是基金投資大豐收的一年,在2006年的行情中,基金真正體現出了“專家理財”的優勢。
面對機構投資者大把大把地賺錢而中小投資者只賺指數不賺錢甚至虧錢的局面,有市場人士向投資者“支招”:換股。棄“八”就“二”,拋棄自己所持有的屬于“八”中的不漲甚至下跌的股票而買進屬于“二”中的大盤藍籌股。我不知道這些支招的某些市場人士到底是好心還是惡意。但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大盤藍籌股在大幅拉升后明顯存在著回調的壓力。而最近以工行為代表的銀行股的回調,也證明了這種回調壓力的確實存在。如果中小投資者聽信某些市場人士之所言盲目換股的話,難免會落得個兩邊挨耳光的下場,讓人打了左臉再送上右臉。
盲目換股顯然是不可取的。不過,作為中小投資者來說,如果置機構投資者大把大把賺錢的事實于不顧的話,那也不是正確的態度。畢竟投資者進入股市的目的是為了賺錢,投資者沒有必要與錢過意不去。既然機構投資者能大把大把地賺錢,我們又何不向機構投資者學習學習,或者向機構投資者“借腦”,將機構投資者的“大腦”,據為己有,為己所用呢?
比如,借鑒機構的選股思路。是價值回歸也好,是價值重估也罷,如果沒有機構資金的參與,那么再好的股票也只能是“死股”。因此,投資者選股必須是要選擇有機構投資者參與或者有可能吸引機構投資者參與的股票。那么,機構投資者會選擇怎樣的一些股票呢?由于現在的機構投資者資金實力雄厚,因此機構投資者所要選擇的股票,首先就是那些適合其進出方便的股票,也即是一些大盤股。其次是要符合價值投資的理念,也即有業績支撐的股票,或有良好成長性的股票。正是基于這樣一種選股思路,所以,作為中小投資者來說,在選股上也應該回避那些缺少業績支撐的個股甚至是虧損股,把選股的重點放在業績優良的個股尤其是大盤股上,這樣投資者才有可能獲得不錯的投資收益。
又如,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共進退,買進基金所持有的個股或重倉股,在基金所持有的個股里淘金。借鑒機構的選股思路買進的股票,或許可以起到守株待兔的效果。不過,投資者如果能與市場保持近距離,每天都可以關注股市的話,不妨直接買進基金所持有的個股甚至重倉股。當然,買進基金重倉股,以股票漲幅不大時買進最為合適。而一旦高位買進,則宜快進快出。
再如,直接買進投資基金。買進投資基金顯然是最合適的,做基民遠比做股民幸福。既無需在股市里殺進殺出,為股市的漲跌提心吊膽,同時平均7788%的收益也遠遠超出了大多數股民的收入,較之于那些不賺反虧的股民來說更是強過百倍。所以,作為投資者來說,如果自覺賺錢費力的話,不妨干脆將自己的資金交給投資基金來打點,讓基金經理們來為你打工。而即便是一些股市里的炒股高手們,也不妨將投資基金作為自己的投資組合品種之一。這樣就算是自己的股票沒有賺錢,也有基金經理在幫你賺錢,何樂而不為呢?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