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股票新手到高手-如何像彼得.林奇那樣挑選股票(2)經典書籍
yueluo西山2012-10-25 09:111007次瀏覽收藏分享至小組
全民煉股爭霸賽
創建者:叩富小編 模擬資金:100萬 時間:2021.5.1—2023.4.30 進行中
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放獎勵。
1、每位參賽選手只能擁有一個大賽賬號,且賬號必須通過手機號驗證;
2、單只個股最高倉位不得超過前一日總資產的50%,系統在買入時做限制;
3、月周轉率需超過200%,才可參加月賽。全倉買入賣出一次的周轉率算作100%;
4、初始資產統一為100萬元虛擬資金;月賽期間如果虧損較多,可以購買“重置卡”,利用“重置卡”可以在下場月賽開賽前重置資產到初始資金100萬。
展開
參數人數:27927立即參賽
3.進行長期投資
林奇曾說過:“不考慮那些偶然因素,股票的表現在10~20年的時間里是可以預見的,至于想知道它們是否在今后2~3年內走高或者走低,不如擲個硬幣看看。”這樣的言論聽上去似乎不像出自普遍只關注股價短期回報的華爾街人士之口,但林奇有這樣的理念也正是他能脫穎而出的關鍵。他從不去考慮所謂買入時點或試圖預測經濟走勢,只要所投資的公司基本面沒有發生實質性改變,他就不會賣出股票。事實上,林奇曾對尋找買入時點是否是有效的投資策略做過研究。根據其研究結果,如果一名投資者在1965~1995年這30年中每年投資1000美元,但很“不幸”地是都趕在每年的高點建倉,那么這30年的投資回報年復合增長率為106%。如果另一名投資者在同樣時間段內“有幸”在每年的最低點建倉1000美元,那么,他在這30年中的投資回報年復合增長率為117%。可見,即便是在最糟糕的時點買入股票,在30年的時間里,“不幸”的投資者每年的回報率只比“有幸”的投資者少11個百分點。這個結果讓林奇相信費心去捕捉買點是沒必要的。只要這個公司很優秀,它能給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那么這家公司的股票價值就會不斷提升。因此,林奇的投資工作就變得很單純——去尋找偉大的公司。這些偉大的公司股票被林奇稱為“tenbagger”,指的是那種股價可以翻十倍的牛股,而實現這樣驚人的回報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長期持有,即便它很快就漲了40%甚至100%也不考慮賣出。但大多數投資者包括許多基金經理在內卻在賣出或減持這些可以持續盈利的股票,反而對虧損的股票不斷增倉,期望能拉低成本,這種行為被林奇戲稱為“拔掉鮮花卻給雜草施肥”。盡管彼得?林奇的有些做法也不適合于絕大多數投資者,甚至是機構投資者,比如他曾同時持有過上千只股票,有些過于分散化,但這就是適合他的投資方法,是林奇詮釋他認知的投資環境的最好方式。通過學習彼得?林奇那些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結合我們自己所在的環境,可以找到適合我們自己的投資之道,像林奇那樣把投資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既可以積累財富又能充滿樂趣。在全球最著名的個人投資者交流網站TheMotelyFool上,彼得?林奇的追隨者們根據林氏投資風格總結出了在挑選上市公司時要回答的13個問題,這可以為國內投資者學習彼得?林奇投資理論提供一些啟發,尤其適合于培養投資者的逆向思維,挑選出冷門牛股:1.這家公司聽上去很無聊甚至有些可笑嗎?2.這家公司的業務是當前的熱門行業嗎?3.這家公司的業務會讓人感到不愉快嗎?4.它是一家從集團公司剝離出來獨立上市的公司嗎?5.它是被市場忽視因而不在機構投資者及分析師的關注范圍內嗎?6.它在受某些謠言困擾嗎?7.有什么陰影或壓力籠罩在這家公司頭上嗎?8.它所在的行業已不再增長了嗎?9.它有什么特長嗎?10.它的產品或服務是人們必須不斷購買的嗎?11.它是技術的使用者而非開發者嗎?12.公司內部人士在買入公司股票嗎?13.這家公司在回購它的股票嗎?如果對于某家公司的這13個問題,你的回答大多都是“Yes”,恭喜你,你很有可能找到了一只彼得?林奇式的大黑馬股。以下對其中一些國內投資者可能比較難以理解的問題做一下解釋:它是一家從集團公司剝離出來獨立上市的公司嗎?通常一家從集團公司剝離出來獨立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后的業績和股價表現要好于以往,像朗訊從AT&T剝離出來和安捷倫從惠普剝離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公司價值都有顯著的提升。這背后的原因很多,例如獨立后的管理層擁有更大的權力和利益,從而更有動力把公司業務做好。它所在的行業已不再增長了嗎?這里的不增長多數情況下是指低增長,具有這種表現的行業一般已較為成熟,雖然不增長或低增長,但其產品或服務有實實在在的市場需求和市場份額,處于這些行業的公司很有可能是“現金牛”,收益穩定,財務健康,只是業績短期內缺乏成長性。因此容易失去投資者關照,成為冷門股,但價錢(估值)往往很便宜。像巴菲特收購的很多公司就是這種類型,業績成長性平平,但現金流充沛,日后可以有很多提升股東價值(股價)的辦法,如回購股票、加大分紅,或再投入其他項目等。它是技術的使用者而非開發者嗎?純做技術開發的公司很難做大,但最先使用和善于使用這些技術、能夠提高生產力的公司則很容易成功,最典型的代表是沃爾瑪。這家零售商和技術開發一點不沾邊,但它是最早使用條形碼、最早使用POS機和最早通過計算機技術管理物流的零售商,這使得它在20世紀60年代成立后只用了20年時間就一一超過了其他競爭對手,成為世界一流企業。這家公司在回購它的股票嗎?公司回購股票說明公司認為其股價的市場估值水平太便宜了,只有公司自身才最了解自己的經營情況和增長能力,所以公司回購股票的行為就是在給市場提醒:“你們低估我們了。”而且回購股票的直接影響是每一股份享有的權益更大了,這和發行股票的攤薄效應正好相反,所以會受到投資者的追捧。其實仔細想想這些問題,背后都有很強的商業和投資邏輯,而且適用于任何市場。像國內股市曾經有過的一只牛股瑞貝卡(600439)似乎就符合上面的許多條件。這家全球最大的假發生產商在其上市兩年多時間里默默無聞,不被國內投資者關注,但在剛剛進入A股市場的QFII眼里卻是個寶,因為這些境外機構已經聆聽了16年彼得.林奇的教誨了。
![](http://static.cofool.com//public/images/2022/share-arr.png)
分享該文章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