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淘金者的樂園,更是一個看不見刀槍炮火的戰場。既然是戰場,就要懂戰略和戰術,還要有與敵搏殺的過硬本領。記者在一個多月的采訪時間里,發現殷保華有許多“獨門暗器”。他當過兵,性格豪爽,不藏不掖,有些記者聽不明白,他還親自寫出來,繪出圖來給記者展示。
A.“老莊線”:捕捉中級黑馬的一根“魔杖”
殷保華在股市鏖戰的10年歷程中,*他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藝打了不少漂亮仗,但能讓他銘刻在心的,當屬連抓“小飛”6個漲停板的操作。雖然當時他的資金不多,操作這只股票也僅僅只買了區區200股,但這次操作給予他的啟迪一直延續至今。
那還是7年前發生的事。當時,殷保華正在潛心研究技術分析,他的一套東西正漸成雛形。1998年9月7日那天,他一開盤就關注著他看中的飛樂音響。果然,小飛這天真有不俗的表現,突破了他技術分析中設置的一條十分重視的 “老莊線”,即140天移動平均線。第二天9月8日,當小飛回調到這根線時,殷保華果斷下單買進。沒想到,他的這次操作會讓他激動好多天,甚至幾年后談起這次操作,興奮之情仍溢于言表。小飛自他買進后,連拉了6個漲停板,使他狠狠地賺了一票。采訪中,殷保華激動地對記者說:“這次操作不能單以賺錢多少來衡量,更重要的是,它向我證明了幾點:一是在股市真得可以獲大利;二是只要掌握了一定技術,就會逐漸從操作的盲目性走向自由王國的彼岸;三是發現‘老莊線’的神奇作用,它可說是捕捉黑馬尤其是中級大黑馬的一把‘魔尺’,一根‘魔杖’。
B.“工作線”:掌控股市“上班”、“下班”的“司令官”
這是殷保華多年來專用的一條股市“工作線”。
殷保華說:“所謂‘工作線’,顧名思義,就是工作線上‘上班工作’,工作線下就下班休息’。雖然簡單,但它非常之絕妙管用,可以說它是掌控股市操作的一個‘司令官’,它能讓你在第一時間進入股市和退出股市,躲開風險,盡享盈利的快樂。”
殷保華說:“不論是大盤還是個股,只要站在“工作線”上你就大膽在陰線買入持股,便可輕松賺錢。”
采訪中,他讓記者在電腦上隨意挑一只股作驗證,記者打出了蘭花科創的走勢圖。用殷保華設定的工作線一看,果然,在工作線的線上陰線買入后,該股就毫不懈怠地開始“積極工作”,一口氣將股價拉了個翻番。
上海的投資者都記得,股市低迷的日子,殷保華在上海許多影劇院作報告,常聽他說這樣一句話:“大盤和個股只要是在工作線下,大家就停止‘工作’,有錢請到香港去,沒錢請跑鄉下去!”一再呼吁大家遠離股市,好好地去“白相白相”。而在2005年7月25日,他卻發表文章,呼吁大家“盡快返回到證券公司‘上班’”,因為股指短線突破了“工作線”,不能再在局外“貪玩”了。果然,只用了八周時間,股市就上漲了200點。
C. 戰勝自我,K線圖形倒看
從散戶成長過來的殷保華,非常熟知散戶的最大人性弱點就是喜歡追漲殺跌,這是他們在股市慘遭失敗的主要原因。既然有這一習慣,又一時難改,殷保華就為他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操作時把K線圖倒過來分析。這樣做,你仍按你習慣的追漲殺跌的心態去操作,而最終結局卻會令你喜出望外:你會以一改過去的追在山巔上,殺在地板下,而變成殺在最頭部,追在最低處。這樣在盈利幾次后,你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把人性追漲殺跌的“劣性”改掉而恢復自我。
從上面的反視圖中可以看出,如果你在“殺跌點”上殺跌拋出,實盤中將是賣了一個高點;而如果在“追漲點”上去追進買入,正好會買到一個最低價。
殷保華說;“股市中要戰勝市場,首先要戰勝自己,這是在股市致勝的最主要的一個要素。K線圖形倒看,只是幫助投資者‘改邪歸正’的一個分析技巧罷了。”
D. 布林線口,巧判漲跌
這是利用布林線口的“變化”,來判斷后市漲跌的一種技巧。
指標設置:20日布林線。
判斷方法:當一波行情結束后,開口后的布林線會逐步“收口”。而收口處,則往往是至關重要的一個變盤處。一旦收口時K線先去碰下軌,后市上漲可能性極高,那你就買。而一旦K線先去碰收口處的上軌,后市最多漲兩周,而大跌也就在后面了。
實戰案例:下圖是ST興業(600603)的一段走勢圖。在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股價在收口變盤處先去碰下軌,后市產生了一波漲勢。
E. 神奇公式,精算理論漲跌幅
殷保華在實戰中,經常用一種簡單而神奇的公式,精算出大盤和個股的理論漲跌幅,且準確率奇高。
他說:“其實,這是應用江恩法則的1/2理論來測算后市的階段性反彈高度和下跌底部。用這種方法測算大盤和個股的漲跌幅,方法簡單實用。”
⑴ 測算反彈的理論高度。
方法是用最高點減去最低點再除以2,然后再加上最低點,即為最后的反彈理論高度。
其計算公式可表述為:X(理論漲幅)= D(最低點或最低價)+[H(最高點或最高價)—D(最低點或最低價)]÷2。
實例:2004年大盤反彈高度1776點的計算:
X(大盤反彈高度)= 1307點+[ 2245點(最高點)—1307(最低點)]÷2=1776點。
通過計算,2004年的理論反彈高度應為1176點。而2004年4月6日的最高日收盤點位實際為1777點,僅與計算結果差一個點,其精確程度,顯而易見。
當時殷保華曾提前數周在媒體上提醒“1776點的壓力值得重視”。結果,實際走勢與其預測僅僅差一個點,后市便一路暴跌14個月直至998點。當時,由于很多股民迷信基本面,根本聽不進殷保華當時的勸告,而持股不拋, 結果14個月中被大盤跌的血本無歸。
⑵ 下跌低點的測算。
殷保華說:“這是低位買入股票的一種好方法。據此來買股票,一般可買到安全的最低價區。”
其計算方法是用前期明顯高點減前期明顯反彈低點二次,負數為多少,就是它的理論跌幅的最低點或最低價。
用公式表示為:X(買入價)= H(前期高點)—低點—低點
實例1:低點買入中國聯通(600050)
時間:2002年11月。
中國聯通2002年上市后,在2002年的11月5日有一個明顯的高點3.09元,后下跌到11月27日最低價為2.85元。這時反彈留下了一個低點。后來,該股在12月26日再度跌破2.85的低點,此時一個買進公式成立:用最高收盤3.09元減去前期低點2.85的余數再減一次2.85得數為負2.61元。那么,你就在2.61元處加上3分錢全線滿倉,實際聯通跌到2.62元后,于2003年1月7日拉出陽線,8日接近漲停后一路拉升至5.36元,凈賺204.5%。當時,殷保華全線在2.62至2.67元處滿倉,并通知了他圈內朋友,一舉成功。
實例2:買入招商銀行(600036)
操作時間:2002年5月30日。
買入價格:8.52元。
計算方法:2002年4月9日該股上市當天股價最高價為10.88元,4月24日破位下行,當天最低價為9.70元。之后構筑一個小平臺整理。計算它的理論跌幅,就是用10.88元—9.70元—9.70 元= —8.52元。把負號去掉,它的絕對值8.52元就是理論跌幅的最低點,也就是最佳買點,該股實際運行結果與預測分毫不差。
F. 腳踏頭漲,頭頂尾跌
這是判斷大盤和個股是否能漲或跌的一種比較常用的技巧。腳踏頭漲和頭頂尾跌,是一種形象的比喻。
⑴ 腳踏頭漲。是講一只股票在上升途中回調時,一般總要回調到前面的高點。這就形成了一只“腳”從上面踩到前期高點的這個“頭”上。這即是這只股票在上升途中回調的極限,此時買進,必定大漲。
此種形態的例子很多,仍拿廣電電子來說,每次上漲回調到前期的頭部后,后市都會有一定的漲幅。不論是短周期還是長周期,都存在這種現象。如月K線上1999年12月30日的腳,正好踏在前期1998年6月30日的頭上,買入后便可輕松盈利(見下圖)。
再拿上證指數為例。1993年4月30日上證指數月K線中的收盤為1358點(下圖中的A點),而1999年12月30日收盤為1366點(下圖中的D點),正好踏在1993年4月的“頭”上(僅差8個點),之后一路拉升了879點。而2002年12月31日收盤1357點(下圖中的E點)也正好踩在1993年4月30日1358點(只差了1點),之后大漲300點(見下圖)。
⑵ 頭頂尾跌。當大盤或個股在下跌途中,一旦跌破了前期的一個低點,那么,前期的這個低點便成為后市的一個壓力點了。此后的反彈只要上升的“頭”頂到這個“尾”,往往就會跌。
仍拿上證指數的月K線為例。2004年12月31日,上證指數收盤破1300點后下行,此后,此點便成了后市的壓力點。2005年2月28日當上證指數的月K線反抽到1300點這個“尾”后,就開始大幅下跌至1000點。特別是深證指數,2005年的大反彈每次向上反抽深證歷史上的三個周K線大底:2003年9月30日3054.89點(圖中A點)、2004年9月10日3059.29點(圖中B點)、2005年1月7日3035.59點(圖中C點)后就掉頭向下(見下圖)。
G.如何捕捉“天量”中的機會
殷保華在給股民講課時說:放天量是股市中的一個致命殺手,它往往是主力出貨的最主要的象征。所以,遇到天量首要的是先逃命出局觀望。但世上的事情也都不是絕對的,有時一些股票放出天量,照漲不誤。那么,該如何分辨哪些天量可以跟進,又如何去把握放天量之中的機會呢?
他講了這樣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在天量那天(或那周、那月)K線的收盤價和最高價處畫兩根平線,若后市在這根線下運行,則不要輕舉妄動。因為天量的風險極大,一定要等股指和股價有效突破該線數日或數周再回調到該線時方可果斷介入。
實戰案例:打開上海汽車(600104)的K線走勢圖,會發現在2003年1月14日該股放出了單日天量。在這根天量所對應的最高股價5.30元(a)和收盤價5.07元(b)處畫二根平行線,便可一目了然。
四天后,該股打到5.09元處,這時,你可加幾分錢買一點,但不能滿倉。等到7月24日收盤有效突破天量最高價5.30元后,你應該在后面幾次碰5.30元處逐步進倉。所以,我們跟莊者只有看到這根量被股價踩在腳下了,基本上才能夠確定這根天量才是拉高快速建倉的量,才能去“乘轎子”,否則,就不必去冒這個天量險(見下圖)。
同樣,大盤在2005年的8月放出了一根天量。那么如何判斷后市是漲還是跌?操作方法可按樣畫葫蘆,照上海汽車的方法去做,在8月份的月收盤1162點處及最高點1201點處畫二根平行線,若后市能真正地翻上這根線,才能謹慎介入,否則只能觀望休息。尤其是大資金操作更要慎重。翻不上去決不能輕易做多,要時刻牢記我們是跟莊者,千萬不要以賭的方法去買賣股票。
H.5分鐘EXPMA通道之上,巧買新股
在殷保華的操盤技藝中,還有一個對新股的操作技巧令人贊嘆。每次新股上市,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他都能測算得比較精確。但是,他說:過去用總申購資金來計算開盤價和開盤價的定位就可馬上操作,而現在這個方法被配售打亂了,籌碼無法集中在某些大機構手中,要達到精確計算就比較難了。但是,還是有兩種方法,對新股操作很有效。
第一種是超短線操作法:這種方法是在新股開盤后不要急于做任何操作,而是看第二個5分鐘K線是否在EXPMA(平滑移動平均線)線的上方,如不在上方,不要買而是先賣。如果在EXPMA之上,則實施陰線買入,這是超短線買新股的方法。
第二種是日線中的短線買賣法,也可先用EXPMA的線上陰線買,線下陽線拋的理論。只不過要加一個1/2的理論漲跌幅計算。這在前面已講過,不再贅述。
撥開迷霧,揭開莊家做盤秘密
在激烈博弈的股市沙場上,博弈的一方是中小散戶,另一方則是主力莊家。然而,每一次的博弈結果都是以中小散戶的慘烈失敗而告終。
“為什么在這個博弈的市場上中小投資者老是賠錢?失敗的老是他們?癥結到底在哪?”采訪中,記者曾不止一次就這一問題向殷保華老師討教。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小散戶太不了解對手”。殷保華回答說:“常言說,知已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中小散戶對主力如何做盤、如何欺騙他們的種種手法和伎倆知之甚少,無疑便成了最大的犧牲者了。”
“聽說你多次與大機構合作過,跟過莊,也做過莊,你能否介紹一些主力做盤的常用手法,和如何蒙騙投資者的內幕秘密?”記者試探著問殷保華
他會意地笑了。我知道,從散戶艱難走過來的他,對中小投資者心中的痛,是最了解的。
股市宛如一個故事
上海《新民晚報》曾發表過殷保華一篇題為“股市就像一個故事”的文章。文中,他這樣寫道:“股海無邊,每天的漲跌,紅綠相映的數字牽動了成千上萬股民的心。賺錢的歡天喜地,輸錢的沮喪萬分。股市宛如一個完整的故事,一部精彩刺激的電影。電影開始前電影票(股票)可以在電影院門口大翻票價(股價),電影開場后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一步步地吸引觀眾。而股市中消息逐漸兌現,股價隨之漲升也一步步地吸引著股民,等故事情節發展到高潮(股價到了最高峰),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也是最忘情的一刻。然而,一切很快過去,電影結束,股價則歸于平靜。可想,電影票還會值錢嗎?那股價呢?同樣也會隨之下跌。有所不同的是股票在下一次‘電影’開場時還可以繼續使用,但要等到下一次‘故事情節’展開才又一次的值錢。投資機構(所謂莊家)每次操作一個股票前都先要編一部完整精彩的故事,在股價低位時故事情節相當悲慘,這家上市公司如何績差而又官司纏身,更甚者傳言發生了天災人禍、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嚇得散戶奪命而逃,此時莊家笑納了你拋下的低價籌碼后,股價就一步登天(典型的例子如大慶聯誼)。但往往是股價到了天價后,‘故事情節’將會達到高潮,什么這家上市公司絕處逢生又逢貴人相助,什么業績有翻倍可能,更有大禮可送(高配送)。喜的散戶爭先恐后蜂擁而至,而莊家又像一個個大慈善家般將高價股票施舍給每一個散戶(一根天量)。還沒等散戶定神,股價就如斷線風箏,散戶資金帳戶快速縮水,欲哭無淚。”
鮮花下的陷阱是這樣布設的
采訪中,殷保華講述了一個莊家在鮮花下布設陷阱的真實故事。
那是惡莊橫行的年代。一個莊家悄悄地找到他們獵擊的一家上市公司進行“考察”。這是一家經營很差人們都瞧不上眼的企業(莊家往往選擇這樣的“目標”給市場以出其不意。)。為了相互的利益,“條件”很快談好。
“故事”從此拉開序幕。隨即,該公司經營不善,產品滯銷的“消息”很快發布,該股迅遭市場拋售,股價頓時下跌,做莊者趁機輕松撿取大量廉價籌碼。
當做莊者肚里吃滿了貨,便開始悄悄拉升。有意思的是,隨著股價的逐步攀高,這家績差的上市公司頭頂的 “花環”越來越多:什么“外資準備并購”、什么產品銷路打開了國際市場,一時間,把不明真相的投資者頭腦搞暈了。當在一片“歡呼聲”中股價翻了兩番,接近20元時,主力準備派發,需要“基本面”的有力配合。可是,上市公司卻為難地說:“產品都堆在倉庫里賣不出去,利潤做不出來。”
怎么辦?故事既然上演了,就得精彩地演下去!這個惡莊畢竟久經沙場,終于想出了一個“金點子”:他們自己掏腰包,花4000萬‘買’下倉庫中的所有積壓貨品。于是,在F10中,該公司業績大增的信息披露,股價又上一個臺階,人們開始追進。沒多久,又一利好隆重公布:該股將實施10送8的分配。為了掀起“故事”的“高潮”,在上海、北京相繼召開大型的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與國外大財團聯手,共創未來,企業前途一片錦繡。各大媒體爭先報道,一頂頂“花環”,五彩繽紛,耀人眼目。同時,股價天天被“做出”陽線,20元、30元的目標位給人以極大的誘惑,善良的人們終于被“感動”了,掏出自己的血汗錢買下了這只高山上的“花環”,終于落套!
帶有諷刺意味的是,當這個惡莊賺了4億元錢準備瀟灑離去時,上市公司突然想起他們花4000萬買下的那批貨還堆放在倉庫里呢,問他們怎么辦?賺足了4倍錢的莊家這時大方地說:“送給你們去處理吧”,爾后甩手而取
“故事”背后的深刻啟迪
講述著莊家一個個騙人的故事,殷保華冷靜地說:“其實,莊家的運作手法基本上大同小異,而且非常簡單,只是所編的故事不同罷了。”
“那么,散戶們為什么那么容易上當呢?”記者問。
“原因很簡單,他們沒有識破莊家做盤的洞察力,也不懂技術,他們獲得市場上信息的唯一來源是電腦里的F10。每個散戶都去看F10,在沒有任何教學場所的股市,只要有刊登有關股市的報紙、雜志、電視、廣播,都成了散戶追逐的對象。莊家也就利用這一點,在各大報紙、電臺、電視臺大力推薦他們要出貨的股票,特別是一些證券權威報紙,他們更是不惜重金刊登出貨股票一切真真假假的所謂利好,蒙騙廣大散戶盲目追進吃套。”
故事和悲劇之后的啟迪是令人深思的。為此,殷保華在上海開免費股市分析會時,每次都提醒投資者要擦亮眼睛,逃避這種圈套。特別是他編的一套順口溜,形象地反映了散戶聽電臺、看電視、讀報紙的后果。記者摘錄如下,給投資者以警示;
聽廣播買股票,一天之后被深套
看電視買股票,二天之后無路逃
看報紙買股票,三天之后沒頭腦
聽股評買股票,四天之后要上吊
信自己買股票,從此天天滿腰包。
記者問殷保華:“如何才能使散戶逃避開這種騙人的圈套?”
他說:“非常之簡單,不要去看F10與報紙相關的個股介紹。如果實在忍不住,那就多看看炒股技術性的書籍和一些反面教材,如‘青山紙業’那是最明了不過的了。當年這只股在出貨時幾乎動用了所有媒體及‘著名’股評人士的嘴,竭力‘鼓勵’散戶入甕,導致廣大江、浙、滬一帶股民慘遭損失。其實,股民細想一下就應該明白,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人會拿著自己的錢去幫別人賺錢的。這種拿血淚換來的教訓是多么深刻!”
4.有大問題的股票,堅決不買。
大問題是指直接受證監會及證券管理部門嚴肅處理,而且在公開媒體上公開譴責或處理過的股票。這種股票機構一般不會再去炒作,原因是它們在散戶中的影響不好了,如果刻意去拉抬,到了預定目標,讓散戶接盤很難。
另外,因為這類股票市場影響不好,一旦被突然快速拉升,就會有一種頂風作案的感覺。所以,一般來說任何機構都不會去冒這種不必要的風險去炒作一只有大問題的股票。
更殘酷的是,有大問題的股票往往有被停牌上市的危險。假若你投資了它,你不光在股市也隨之“下崗”,還將會血本無歸。因而,對待這類股票萬不可聽信市場傳聞,特別是一些被處罰的股票在跌停板中放過天量的,后市的下跌將是遙遙無期。這無言的苦果,會讓你痛苦和后悔一生。
5.利好公開的股票,堅決不買。
利好是股票上升的動力,而利好一旦公開和兌現,就會像人們常說的那樣:“利好出盡是利空”,股價就失去了上升的動力,開始下跌。因而,對利好公開的股票,不可介入,如果前期買入的,應在利好公開之際短線退出。因為利好的出現,常常是莊家利用散戶分析能力差而又熱衷于聽消息的效應,騙散戶接盤的一種手法。最常見的利好無非以下幾種:①業績大增;②高送配,什么10送8、10送10;③被收購或被舉牌。一旦被收購,公司的業績會因突然注資而變好……等等。許多投資者不去看這種股票是否大漲或已暴漲后發的消息而盲目殺入,造成往往接了最后一棒。在我國證券市場不斷擴容的今天,在操作中聽到利好就爭先恐后搶盤的,往往是新股民或新機構的新操盤手容易犯的低級錯誤,這種例子很多,已屢見不鮮。如大慶聯誼、方正科技,都是采用文字游戲式的利好把戲吸引散戶追漲,而趁機出貨的(下圖所示為:大慶聯誼十送十的利好公布后股價應聲而落)。大盤也有類似的情況,有目共睹的2002年“6.24”行情,主力就是通過利好短線暴漲而出逃的。
6.長期盤整的股票,堅決不買。
長期盤整的股票是指長年累月上下起伏在某一區間,既不大漲,也不大跌。這類被一時“棄莊”的股票,有點像城市中“爛尾樓”的狀況,莊家或因資金短缺或因其它種種原因騎虎難下,進退兩難,只能隨波逐流。大盤有行情時,它也意思意思漲一點,大盤跌時,它也跟著跌一點。因莊家已滿肚子股票無意“控盤”了,要漲得等他重新融資到位才能有行情,而一般投資者卻無法知道他何時能籌集到新資金。所以,在盤中凡見到象“木梳”一般的K線圖,這即是此類長期盤整股票的最大特征,應該退出,決不能猶豫。資本市場的資金利用率似生命般重要,退出后找出與大盤共生存的股票,要比捂在這種股票上強一萬倍(下圖為久盤后下跌的思達高科)!
7.基金重倉的股票,堅決不買。
殷保華對記者說,此條如你沒做過操盤手是無法理解的。基金的資金似機構非機構,似散戶非散戶性質,大都是跟莊盈利而自己一般不做莊。既然不做莊就存有一定風險,而有風險最好去做莊,可基金的賬戶是不能隱蔽的,不但不能隱蔽而且每季度還要公布持倉情況,包括所持個股的股數,都要大白于天下。這就違背了股市運行的自然規律。除非基金操作時能保密其賬戶,那將另當別論,但在當前是不可能的。2005年基金操作輸錢的事實就是最好的例證。
其實,真正的原因還不僅僅在此,更深層的原因主要是基金大規模進入了某只股票,會干擾甚至會趕走原先內在的莊家。道理很簡單,一旦基金重倉進入某只股票,兩周后持倉情況一公布,散戶又進入一大批,這可就為難了老莊家,用自己的錢為基金抬轎子決不會甘心,只有往下砸,若能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就這樣,往往好端端的一只股票因基金的進倉趕走了莊家,股票變成象沒有娘的孩子一樣無人照看,最后結果是不管什么藍籌股也好,明星股、成長股也罷,全是“三個和尚沒水吃”,死路一條。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除非管理層對基金的管理網開一面,放松一些監管條款,讓基金有更多的發揮空間,這樣才能對股票市場的運行有一定的幫助。否則,基金越多,個股麻煩越大,指數越難漲。
此外,基金重倉股還有一個嚴重弊端,則是基金內部管理上的短處所造成的。這就是基金選股理念上的缺陷:只能買所謂的績優股,一般什么“ST”虧損股他們是不能碰的。任何基金的高層、中層、低層的負責人誰都不敢擔責任去買一只有一點瑕疵的股票,所以眾多的基金全部“擠”到市場上僅有的幾只績優藍籌股里。投資者可查一下剛上市就被基金重倉的大唐電信、億陽信通(見下圖)等股票的走勢,上市至今散戶幾乎無人盈利過,非常之可惜。因此,投資者只有耐心等待市場對基金現狀的改變,或待基金在運作中想出應對的策略,那時你再跟著基金走,否則一切結果都是枉然
殷保華講課時,經常給股民講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天一個年輕人問巴菲特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賺到很多的錢,此時巴菲特什么也沒說只是一只手捂著鼻子,而另一只手指向華爾街。不用多說,大家都清楚華爾街是股市和金錢的代稱。不管這個故事是杜撰還是娛樂大眾,但它確實給人們以無限美好的遐想:股市是座有80%含金量的金礦,它造就了無數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和億萬富翁,但同時,也使不少淘金者從富翁淪為“乞丐”。
“那么,人生這種戲劇性改變的原因是什么呢?”交談中,記者問殷保華。
“我作過一個仔細的調查分析”。殷保華回答說:“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投資理念上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在股票投資技術上存在著很多誤區”。
接著,他談了在實踐中他總結出的許多投資者投資股票的六大誤區:
1、成交量上的誤區。初入市就聽說,什么指標都可騙人,就是成交量不會騙人。大多股評人士有這樣一句話:放量即有大資金進入。每天類似的話總是在大家的耳邊回響:“大盤沒量,不好”、“這個股票沒量,不好”。現在只要到股市中走一走,就會聽到有不少股民會跟著那些分析人士一起喊“今天沒量,不好”。
其實,成交量是現在股市中最會騙人的一種辦法,對倒放量騙散戶就是莊家發派最好的辦法。所謂股票沒量就沒戲,更是一個極大的誤區。沒量才能做底!打開電腦看周線,任何股票哪一天天量不是頂?做莊的人只要用20萬股,自己買進自己賣出,對倒20分鐘,就足以吸引大戶室能看到走勢的股民去追漲,效果特好。另外,他們還常常利用撮合競價的伎倆,先掛5筆大賣單,再掛1筆小買單,最后在電腦上顯示出的則是“主動性買盤”,以蒙騙投資者,掩蓋其真實目的。查看新疆天業(600075)的交易,1999年3月9日、2001年6月28日的成交量,分時成交明細表上基本每筆都顯示主動性買盤,騙人沒商量。
有一個通過量來判斷頂底的方法。你只要打開K線圖,把上面的K線部分拿紙遮掉,只剩下成交量的柱狀圖,然后你觀察一下,哪個地方是天量,哪個地方是地量。最后,你再把遮住K線圖的紙拿掉,看看你所記錄下的日子,天量所對應的當天股價是不是近階段的最高價、長期的最高價或是在下跌當中?而無量或地量所對應的往往是底部價格區。這樣,不用計算,只用眼睛看看就能辨別真假,得出結論。2002年“6.24”放了一根天量,一跌就是400點。所以,決不可走入“放大量跟進”的操作誤區。
2、技術分析上的誤區。“跟著技術走”,嚴格按照公開的統一指標買賣股票。這又是一大操作誤區。許多股民多年來在股市非常用功,想從技術分析上面研究大盤走勢和個股走勢。無疑,技術分析是極其重要的,但都照前幾年流行的指標去做必是失誤頻頻。一是軟件中有70%的指標皆是隨機指標,什么金叉買、死叉賣,幾乎全是反的。二是大家都套用全國甚至一些中外股市都一樣的指標,能賺錢嗎?因為誰都知道、人人都知道的技術指標絕不是好指標,如KDJ、RSI、MACD等。如從下圖所示的上證K線走勢中可明顯看出,MACD中所標示的a、b、c、d、e 點即“金叉點”和“死叉點”,它們所對應的大盤走勢圖皆為反向,如果投資者“按圖索驥”,必陷迷途。
3、“ 逢低買入,越跌越買”的誤區。逢低買進,越跌越買,許多市場人士多年來一直這樣“教”散戶的。的確,買入股票的最佳時機是逢低買入,但那是指一只股票或大盤已真正運行到了底部區而實施買入。而有的股票已形成破位之勢,在下跌途中,如當年的億安科技股價從126元的高峰跌落下來,到100元、80元,許多人就喊“補倉”,后來,攔腰一半,跌落到60元算已經很“低”了吧,其實結果呢?成了中國股市跌得最慘讓投資者損失最大的一只股票。
殷保華說他有一個大機構的朋友正是陷入了這個“逢低買入,越跌越買”的誤區之中。當銀廣夏破位下行之時,一再勸他立即止損出局,但有億萬身家的他,怎么也不甘心就如此敗北,硬撐著,想憑*自己的實力重登贏途,便取越跌越買,最后隨著銀廣夏股價一落千丈,他賠上了一生心血,也終沒挽回敗局。
4、消息面誤區。許多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散戶平時炒股最愛聽消息,迷信消息,打聽哪只股票是黑馬,結果常常卻是丟掉了黑馬卻騎上了死馬。市場上有這樣一句名言:“誰都知道的好消息,決不是好消息;誰都知道的利空,決不是利空。”因為市場上的莊家做盤,他要講故事給散戶聽,你想他會說真話嗎?底部建倉時,他會告訴你他建倉了嗎?到了頂部,他會告訴你他要發派嗎?
5、大除權價格上的誤區。在“股票七不買”中已談到大除權的股票堅決不能買,因為它是利用人們喜歡貪便宜買低價的視覺上的錯覺。比如一只股從3元炒到20元,很少有人去接盤,但它要10送10除權后只有10元,價格低了一半造成了價格低的錯覺。有的股票經多次反復除權,最后使“原來的模樣”面目全非,你都認不得了,而一見此股價格不貴,有的甚至只二三塊錢,挺便宜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買入,實際上你已走入莊家精心布設的大除權價低的誤區。
6、市場股評的誤區。市場分析人士大多出于學校或某投資公司沒有經過大資金實戰運作,對股市憑想象而評論,一些非常荒唐可笑的理論也會出現在電臺、電視臺。他們缺乏重要的實戰炒股經驗,有的在電視臺只是拉會員賺錢,從來不顧大盤走向,四年能天天唱多,漲的好的股票皆是他們推薦,甚至在大盤暴跌之前都還樂此不疲地推薦一只只股票,結果許多股民聽了這種誤導輸得慘不忍睹。如今,市場上魚龍混雜,許多人號稱“專業人士”,但他們只會收昂貴的會員費,輸錢是不賠的,投資者萬不要上當。
7、基本面情況的誤區。這是殷保華認為投資者最易走入的一個誤區。他多次撰文強調,炒股不能看所謂的業績,F10人人都能看到,業績就算好的不能再好,全中國股民都能看到并全部買進,你想誰能賺錢呢?機構?大戶?散戶?何況業績是可以人造的,而且往往都在個股階段性頭部,好業績象變戲法般地出來了,一旦欺騙發牌成功,撤莊后他就全不管了。康賽集團是最好的例子,現在戴ST帽子了,歷史證明聽消息者輸得最慘。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