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固著現(xiàn)象是指人們一旦對某項事物建立了某種信念,尤其是為它建立了一個理論支持體系,那么就很難打破人們的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證據(jù)與信息出現(xiàn)時他們也往往視而不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們越是極力想證明自己的理論與解釋是正確的,就越是對挑戰(zhàn)自己信念的信息封閉。
信念固著現(xiàn)象是股票投資中非常重要的心理現(xiàn)象,股票投資者往往傾向于預測股市的漲跌與股價的波動,各類證券分析機構也通過預測股價波動獲取收益。然而,人們往往會落入信念固著的思維陷阱,在滿倉時忽視下跌信號的出現(xiàn),而在空倉時忽視上漲因素的累積。巴菲特看透了這一思維誤區(qū),主張理解投資與投機差異,認為應理性投資而不應非理性投機。應當說,這就是巴菲特法則的思想精髓——價值投資。
凱恩斯、格雷厄姆及巴菲特都曾解釋過投資與投機的差異。凱恩斯認為:“投資是預測資產(chǎn)未來收益的活動,而投機是預測市場心理的活動。”對格雷厄姆來說,“投資操作就是基于透徹的分析,確保本金的安全并能獲得滿意的回報。不能滿足這個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機。”巴菲特相信:“如果你是投資者,你所關注的就是資產(chǎn)——在我們這里是指公司——未來的發(fā)展變化。如果你是投機者,你主要預測獨立于公司的價格變化。”以上述標準來看,中國股市目前還是一個投機氣氛濃厚的市場。
過度自信傾向
過度自信傾向是指人們在對過去知識進行判斷中存在智力自負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會影響對目前知識的評價和未來行為的預測。盡管我們知道自己過去出過錯,但我們對未來的預期仍然相當樂觀。造成過度自信傾向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往往傾向于在他們完全正確的時刻回憶自己的錯誤判斷,從而認為這只是偶然發(fā)生的事件,與他們的能力缺陷無關。過度自信傾向幾乎影響了每一個人,約翰遜的過度自信造成了美國20世紀60年代陷入了越南戰(zhàn)爭的泥潭,尼克·里森的過度自信造成了百年巴林銀行的倒閉。可以說過度自信傾向是人類理性決策的最大敵人,這一傾向還容易使人們產(chǎn)生控制錯覺,就如賭徒,一旦贏了就歸因于自己的賭技與預見力,一旦輸了就認為“差一點就成了,或偶然倒霉”。而從理性角度來看,進行賭博與購買彩票從概率上來說是一場必輸?shù)挠螒?然而還是有無數(shù)賭徒與彩民由于控制錯覺而沉迷于此。
真正擺脫過度自信傾向,超越自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絕大多數(shù)的股票投資人都堅信自己能夠判斷出大盤的漲跌趨勢,并通過“逢低買入與逢高賣出”來獲取收益,自己的收益將遠遠超出大盤指數(shù)的漲幅。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據(jù)統(tǒng)計90%的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投資收益落后于大盤指數(shù)的增長,盡管這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是如此明顯的證據(jù),人們還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成為那部分10%的投資者,而拒絕接受傻瓜似的股指基金組合,認為這是對自我智力的羞辱。巴菲特清楚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認為大盤是無法預測的,能夠把握的是對股票背后公司價值的評價與未來收益的預測,因此他從不期望于通過預測大盤來獲益。
此外,巴菲特還堅持投資于自己所熟悉的行業(yè),他承認自己不投資于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自己沒有能力理解和評價它們。在伯克夏·哈撒韋公司1998年年會上他說:“我很敬佩安迪·格羅夫和比爾·蓋茨,而且希望把這種敬佩通過資金支持他們轉化成行動。但是說到微軟與英特爾,我不知道十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樣的,而且我也不喜歡玩那種對方占優(yōu)勢的游戲。我花所有的時間考慮技術,但我仍然可能是分析這個行業(yè)的第100、第1000甚至第10000個聰明的人。確實有人能分析這個行業(yè),但是我不行。”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入駐叩富網(wǎng)的作者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請發(fā)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