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放獎勵。 展開
期貨市場的交易廳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地方,每天有數百位場內交易員在其中相互推擠,并竭盡所能的高喊買進及賣出。以債券期貨市場的交易廳為例,場內就有五百名以上的場內交易員在其中活動,而且個個都是毫無所懼的巨人。交易廳之大,往往在這端發生事,而那端根本毫無所悉。
湯姆·包得文可以說是債券交易廳內進出金額最大的交易員。他的交易規模之大,使他可以和市場主要的法人機構并列。對包得文來說,一筆交易高達2000口的合約(相當于面額達2億美元的公債),根本是司空見慣的事。而他通常在一天之中大約會從事2萬口合約(相當于面額20億美元的公債)的交易。包得文目前才三十出頭,他在六年前才涉足公債市場。
勇于冒險·獲利不貲
包得文是在1982年進入場內交易的,在此之前,他絲毫沒有交易的經驗。當時,包得文辭去了一家肉類包裝公司產品部經理的職位,而在芝加哥交易所租了一個席位。他當時的資本只有2萬5000美元,除此之外,他每月還得繳納2000美元的席位租金,以及負擔每個月至少1000美元的生活費。他的負擔其實還不止于此,當時他妻子正懷孕待產。
包得文勇于向風險挑戰的個性,是他交易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他一開始踏入這個行業,便有所獲利。他在第一年就成了百萬富翁,從此一帆風順。包得文拒絕透露他靠交易賺到的錢總數。根據我保守的估計,大約在3000萬美元左右,實際的數字可能還要更高。
我認為訪問包得文對本書的編纂非常重要,因為他可以說是全球最大的期貨市場上,最成功的場內交易員。但是,包得文本人對這項訪問并不怎么熱中。若非伯恩·吉爾伯的幫助,我根本無法訪問到包得文。
吉爾伯曾經警告我,包得文在和不熟識的人相處時,態度若非冷漠,就是極端親切,不過通常都是前者。比方說,吉爾伯告訴我說,包得文在面對他是如何進入交易員這個行業的問題時,標準答案很可能是:“我進入交易廳,然后就開始交易了。”根據本次訪問的過程來看,包得文有許多答覆與吉爾伯告訴我的相類似。
我是在當天交易收市之后抵達包得文辦公室的。包得文則是在我到達之后才進來,由于包得文才剛搬入這間新辦公室,家俱都還沒來得及送來,因此我和包得文坐在窗臺上交談。 包得文對我既不冷漠,也不親近,倒可以說是心不在焉。我有一種感覺,假如我稍微慢一點提不出一個問題,他很可能馬上就會下逐客令。當天恰好是萬圣節,而先前提到的那種感覺,隨著包得文同事不斷提醒他要到當地一家酒館聚會,而更加強烈。
我看出來包得文急著加入他們。因此,我決定加快我提問題的速度,在他結束前一個問題的回答之后,立刻提出下一個問題。正因為如此,才使我無暇從他的回答中尋找新問題,而只能提出當初已經準備好的問題。
包得文的回答大都很簡短,我感覺好像是在為某種稀有鳥類拍照,稍有疏忽,小鳥就會立刻飛走。這次訪問大約進行了四十分鐘,我飛快地翻閱資料卡,希望能找到一些新問題,但是太遲了,就包得文而言,這次訪問已經結束了,他說他必須離開,然后禮貌地向我告辭。
問:你當初為什么會對市場交易感興趣?
答:我在大學時曾經修過一些有關商品交易的課程。我一直想從事交易,但苦于沒有資本買交易所的席位。到了1982年,我發現其實可以租席位,于是就開始從事交易這一行。
觀察市場·累積心得
問:你是如何學會交易的?
答:靠觀察市場上的每筆交易來學習。我會整天站在交易廳內觀察市場動態,并發展自己對市場的看法。如果我的看法后來證實是正確的,就算我沒從事交易,也是值得。同時,在交易時,我也可以就眼前的市場行為,根據過去觀察心得,來決定我下一步的動作。
問:你所謂的市場行為,指的是市場走勢,還是交易員的操作手法?
答:兩者都是。市場走勢會一再重復,而市場做手也會一再重復相同的動作。
問:你在從事交易之前,似乎絲毫沒有有關交易的背景,你是憑什么進入交易廳內從事交易的?
答:我很努力工作。每天我會花六個小時的時間待在交易廳內。
問:可是你沒有什么交易的經驗啊?
答:其實不需要,也不需要任何有關交易方面的訓練。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知道越多,也就無法隨心所欲地進行交易。
問:你的交易形態大部分都是所謂的“搶帽子”,那么你對每筆交易的要求是什么?
答:我只要求能拿多少,就拿多少。我買進與賣出也許只相差一點點,甚至只有一檔,不過并一定。你必須根據市場的情況下判斷。如果你手中握有的部位不錯,就應該盡量發揮它的潛力。
文章很精彩?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