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放獎勵。 展開
(二)“進”的二層含義
1、對本身而言
只要進入投資區域,就“進”,而不理會是否有下跌空間。什么叫投資區域?技術上認為底部和底部區域、無量和無量盤跌都屬投資區域。
(1)底部和底部區域
市場認識比較注重對底部的判斷,包括技術上的“散兵坑”現象等等,但是往往身在“廬山”卻“不識廬山真面目”。股指波動幅度越來越窄,成交量又屢創地量,出現了罕見的橫盤格局。即表明在平平淡淡中孕含著重大契機。在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興證券市場,底部的形成及其狀態還沒有規律。以滬市為例,在386-1558上升通道中386-750只用了四天時間,500點以下即為底部區域,在326-1052上升通道中,326-750也不過用了六天,500點以下亦可認為底部區域。由此,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錯過底部,并不重要,但把握底部區域并在該區域主動買套,尤為重要。
(2)無量和無量盤跌
當日成交量為天量的十分之一,即進入無量區域,也可稱為中期空頭陷井。當周成交量接近歷史地量區域,由此而形成的盤跌更不可怕,因此無量盤跌的區域也可稱為底部區域。
2、對投機而言
1996年5月,“四川長虹”在崇尚績優股氛圍中,在十送三方案的刺激下,股價反復攀升,至14元區域。多頭雙方在該區域發生分歧。空方認為:從其啟動價算起,已上漲了近一倍,應有較大調整行情出現,不然上升乏力;多方認為:該股遠未達到與其內在價值相對應的股價,就市盈率而言,14元以下的所有價位,應視作“底板價”。
誠然,14元的“四川長虹”不是底部,但這個價位和其中期可至的價位相較,屬投資價位,當時的市盈率為六倍(市盈率達到十五倍,仍屬投資區域)。即使在14元買進后,有可能套牢一段時間,但這僅僅是技術上的要求,并不能改變它的價值繼續向上回歸的趨勢。如其不回檔呢?不就懊喪了嗎?更為重要的事,以這種投資心態在14元區域投入,就不
在乎它的送股方案是否會修改?于是,好心有好報!事實證明:許多人認為它十送三的方案不會更改,抱有投機的心態在14元退出,結果大幅踏空;而一些有眼光的人,從投資的角度出發,認為十送三也是值得的,并不以股價的短期寬幅震蕩而干擾思路,結果回報更厚。
所謂的“進”就是指逢低吸納。但逢低吸納也有二層含義。所選擇的個股隨著大盤跌而跌,此時的吸納屬第一層含義,所選擇的個股不隨大盤跌,即大盤跌,它已經開始走上升通道了,此時也應吸納,屬第二層含義。1996年年初,“四川長虹”已不隨大盤創新低,悄悄地形成獨立行情,如果只理解逢低吸納的第一層含義,則錯過領頭羊了。
(三)投資和投機的結合
專門選擇哪些價格被低估,但極具成長性的股票,尤其是對一些現金多,負債低,對沒有人注意的小型成長股票多加研究,一旦達到賣出價位,千萬不能“惜售”,這是1996全美操盤高手的成功之路,也是投資進、投機出的最好詮釋。市場經濟使得投資進、投機出,帶有普遍性,同時適用于郵市。
我國自1982年恢復國內集郵業務以來,郵票市場一共經歷了三次大的疲軟,即使是1992-1995年,郵票發行量成倍增長的情況下,機警人士仍然注重以投資為主的方式,1995年選擇性地買無齒“桂花”小全張,“牡丹亭”小型張,一年過后,每枚早已翻倍,但購買者非常踴躍,使價位看不懂。此時如出手,符合投機策略。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比喻,忙進忙出的炒手實際上只是在數“牛尾巴”而已。可想而知,那么多專業人士都在數牛尾巴,能瓜分到幾條?即使占有,也嚼之無味。而哪些平時不吭不響,到了他認定的投資區域就買,買了就忘了,到了他認定的投機區域就賣的人,才是吃整頭牛的人!可想而知,少數人吃整頭牛,越吃越肥,當然對“牛尾巴”不屑一顧。
文章很精彩?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