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放獎勵。 展開
許多人“黑馬”抓得準,但結果總是兩手空空,因為動得太多,賺得總不夠賠的。但他實在想動,已經到了不動不行的境界。
(一)不強調每個輪次都踏準
1996年滬市從630漲至739點,是人人賺錢時代,大多數人都笑逐顏開,但緊跟而上的820—894,814—894點并
沒有多少人賺錢;而從接下來的752—892點又是“長虹”帶頭的行情,交易把握,但緊接著878—1047點為“石化”行情,由于其帶動的低價股板塊群眾基礎較差,又不容易把握。
大行情中風水輪流轉。不可能每波都踏準。如果尼手中持的是“長虹”為首的績優股,在行情啟動之際,先發笑聲;如果你手中持的是“石化”為首的低價股,亦能后發制人。最忌的就是眼熱別人賺錢,強調每個輪次都蹋準;于是在績優股風頭十足時,把低價股換績優股,在低價股已全面飄紅之際,再把績優股換成低價股,結果動不如靜,賺了指數賠了差價,大資金往往大智若愚,你必須保持一份耐心。
實際上,市場主力往往通過幾個強勢板塊輪流帶動大盤,而不是全面啟動。市場主力是以點代面的。換句話說,全面啟動就是主力激流勇退,行情告一段落的預兆。
強調總體波段的盈利。總體波段的盈利為大盤平均漲幅的1.2被,屬成功。如果自己的股就是不漲,分析原因:是時機未到還是不具備上揚的條件。1996年的“古井貢舊”在深成分指數2750—4350點的過程中,一直徘徊,但該股后發制人(與補漲是不同性質),在4350—4500點過程中,上漲了4元多,從4500點下跌中,該股領先于大盤反彈至相當于4200點的價位。
(二)不跟著別人跑
別人都說我頭氣勝,不禁心癢也買一點,見買得少,也著實賺不了多少,就半倉吧。既然已經半倉,表明看好該股的后勁無疑,不滿倉放手一搏。就這樣,在一天之內匆匆完成了“空翻多”的角色,僥幸占了上風,卻沒有足夠的理由。
別人都說我頭氣勝,大概不會那么多人正確,不是強調逆向思維嗎?于是不分板塊,不分業績,一古腦兒的拋空了。少許的輕松,更沒有足夠的依據。
點評:不跟著別人跑的依據,不僅僅是逆向思維,更重要的是憑自己的實力,去判斷事物的方向性。有邏輯性的層層深入的判斷是適者生存之本,充滿自信的人,就不會跟著別人跑,相反,機械的跟別人反做,就是跟著別人跑。
(三)不被消息所左右
筆者看到過許多人眉飛色舞的傳播各種消息,實則這種消息已轉手五、六次了。第一次是主力,第二是主力的“跟班”,第三次是“跟班”的好朋友,第四次是好朋友的兄弟們,第五或第六次才可能輪到你。這種消息不聽也罷。更何況這種消息還可能大量滲假。真正有實力的人不愿拋頭露面,更不用說去主動傳播某個消息,因為他們本身并不借助于某種名譽。
記住:是人炒股,而不是股炒人。對消息的辯證分析可參見實戰操作技巧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和“寧可信其無,不可信其有”。缺乏主見,贏也贏得稀里糊涂,輸也輸得不明不白,最終仍將以失敗告終。
(四)不輕易搶反彈
許多投資者都有這樣一句口頭禪:“搶反彈”。試想,這么長實踐的大牛市、這么許多翻倍的個股,都不能讓你獲利,卻兢兢業業的搶什么反彈,難道搶反彈能讓你“大起來?”即使想彌補損失,也應該知道下降通道中搶反彈是刀口舔血,更何況大資金的介入和出局都有空間原理,他們是不會搶反彈的,你不跟著大主力走,天天盼反彈,日日搶反彈,到時候真該動的時候已經沒有精力和資本了。
(五)走出T+0的誤區
自從T+0改為T+1后,許多炒手仍然對T+0津津熱道,到處可見運用T+0降低成本,除少數人獲得成功外,許多人運用T+0卻大大增加了成本,甚至自己被消滅。
例:“云南保山”上市首日,有位投資者共有100萬元資金,在9元購買10萬股。第二天當日再在9元買10萬股做T+0,雖已意識到當日判斷失誤,但由于當日的鎖定籌碼,不得不在8.50元左右拋出昨日買進的,第二天就虧損了6萬元。已經二天大跌了,第三天不會再跟了吧?抱著僥幸心理,第三天在7.9元再買入10萬股,T+0運作雖未失敗,但市價卻繼續大虧損。難道第四天還會跌?不甘心的他又在7.9元買進10萬股,T+0再次動作失敗,只得在7.50元拋出第三日買進的10萬股,當日虧損5萬元。第五天該反彈了吧?在7.50元買進10萬股,但由于成交量的明顯萎縮,當日反彈終成泡影,而且當日必須賣出的10萬股尋不到“對手”,好不容易在7.10元賣出,當日又虧損了5萬元,心理防線崩潰。第六天,在傷心之際,把第一天買進的10萬股在6.80元全線斬倉。該輪次,使其共虧損39萬元(來回手續費以0.10元計)。
減少盲動的措施:
1、加強對趨勢的理解
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只要大趨勢看好,手中套牢的股票較長時間不漲的機會,保持耐心和韌性:不漲就不拋。因為大行情必有大循環。最忌諱的就是把長期不漲的股換成強勢股。
最顯著的例子莫過于“馬鋼”。同樣是低價大盤股,它既沒有像“一氣金杯”那樣股性活躍,又沒有像“石化”那樣投胎成為紅籌股。更沒有深市整個“大盤股革命”的風采,雖在滬深二地以價位最低的股票身份出現,但日成交300萬股,也布履沉重,于是,許多人再也沉不住氣。寧愿拋出1萬股“馬鋼”去買1000股“陸家嘴”。俗話說:否極泰來。正是這個遠遠落后于股指漲幅,在1996年大多數時間“睡覺”的個股,在年末卻大放異彩,短短十個交易日,股價從3.75元漲至5.60元。連續兩周為周漲幅之首。所以,股票只要有特性(股價最低也可稱特性),在趨勢看漲的大背景下,市場機制總體調整平衡。只不過,一個先發制人,一個后發制人罷了!
2、盯著一個股票做。
許多人自以為是選黑馬的高手,無論大盤漲或者跌,天天有黑馬可選,于是今日買這個,明日拋出后再買那個,顯然這種做法僅適合少數人,更何況這種策略往往是在個股啟動到一定成都后再介入的,每次賺錢的理由都不是很充足,往往賺了其中的一小段。有人又要說,幾個一小段不就是一大段馬嗎?誠然,幾個一小段都能成功,是一大段,然而某個選錯,資金就會擱淺一段時間。如果有好幾個個股都讓你成功,很可能此時的大勢正在造好,盯著一個股票做,收獲會更大。大資金就是跟著某個股或者某板塊作箱型操作的。其要訣:設定目標位而不是跟著行情走!
文章很精彩?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