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如果能在股市中選擇到一個介入的低點,特別是在大盤底部買到股票,將為日后的贏利打下非常好的基礎。但是市場大盤底部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許多投資者不是賣早了被套,就是買晚了損失了很大一塊利潤。因此能否正確判斷和找到真正的大盤底部是一個成功投資者所必備的技巧和能力。
16種經典的底部形態
股市中最常見的經典底部形態分別是:圓弧底、V形底、雙底、潛伏底、頭肩底。它們的具體形態如下。
(1)圓弧底。圓弧底是指股價位于低價區時,K線的均價連線呈圓弧形的底部形態。
(2)V形底。俗稱“尖底”,形態走勢像“V”形。其形成時間最短,是研判最困難,參與風險最大的一種形態。但是這種形態的爆發力最強,把握得好,可以在短期內贏取暴利。
(3)雙底。股價走勢像“W”字母,又稱W形底。是一種較為可靠的反轉形態。對這種形態的研判重點是股價在走右邊的底部時,技術指標是否會出現背離特征,如果,技術指標不產生背離,W形底就可能向其他形態轉化,如:多重底。即使W形底最終成立,其上攻動能也會較弱。
(4)潛伏底。股價在一個極狹窄的范圍內橫向移動或緩慢陰跌,每日股價的高低波幅較小,且成交量也十分稀疏,這種形態就是潛伏底。通常潛伏底的時間比較長,但是,其突破后產生的成交量激增和股價的暴漲也是驚人的。所以說:潛伏底是橫有多長,豎有多高。
(5)頭肩底。其形狀呈現三個明顯的低谷,其中位于中間的一個低谷比其他兩個低谷的低位更底。對頭肩底的研判重點是成交量和頸線,成交量要處于溫和放大狀態,右肩的量要明顯大于左肩的量。
(6)三重底。三重底既是頭肩底的變異形態,也是W形底的復合形態,三重底相對于W形底和頭肩底而言比較少見,卻又是比后兩者更加堅實的底部形態,而且形態形成后的上攻力度也更強。其形態的成立必須等待有效向上突破頸線位時才能最終確認。
2底部形態形成的特點
不同的底部形態表現不一樣,但其底形態的形成卻有共同的特點:
首先是在一輪下跌趨勢形成之后,下跌的時間和幅度均已較大。
其次是指數下跌趨勢通道上軌線被突破,指數均線開始上升。
此外下跌形態規模越大,形成大盤底部時間越長,則上升時的漲幅越大。
最后大盤底部形成時間比大盤頂部形成的時間要長。底部區域往往也是成交量最小的區域。
大盤底部形態的出現,表明指數的運行趨勢將反轉向上。有的大盤底部形態逐漸發生反轉,如圓弧頂。而有的大盤底部反轉是突發的,如V形底,并隨即向上快速運動。
選股點金
在運用底部形態選股的過程中,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是辨別底部形態的可信程度,這6種經典底部形態研判技巧如下。
1按照底部形態形成時間的長短,底部形態可以分為四種。
(1)用幾個月時間形成的長期底部形態;
(2)用幾周時間形成的中期底部形態;
(3)用幾天時間形成的短期底部形態;
(4)在當天的分時線上形成的盤中底部形態。
因為莊家坐莊受成本的時間限制,主力無法在長期走勢中做圖騙線。所以,越是形成時間跨度長的底部形態,可信度越高,越容易形成歷史性的底部。
2因為小盤股容易被莊家控盤,所以,大盤股的底部形態相對而言比小盤股的底部形態可靠。指數的底部形態往往比個股的底部形態更加可信。
3底部形態構筑成功后,在右側的上漲過程中,如果伴隨成交量溫和放大的,較為可信。而無量配合的持續上漲,往往預示著莊家已經控盤。這種底部形態是否可信,還要結合其他分析手段進行確認。
4底部形態的構筑過程中,如果有些不規則形態,往往是一種自然形成狀態,比較可信。相反,底部形態構筑的過于完美,反而有可能使莊家的刻意作為,投資者必須提高警惕。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