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告訴人們,在做投資的時候一定要分散風險,把雞蛋放進不同的籃子,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分散風險,獲得盈利。這一投資理念雖被廣泛接受,但其卻不能規避系統性風險,比如2000年網絡泡沫破滅后,美國股市經歷了大幅下跌,無論如何分散投資,堅信絕大多數投資人還是損失慘重。
在股海的潮起潮落中,還是有人錢包鼓鼓,連做夢都想賺錢的投資人自然想探詢其中的究竟。股神巴菲特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把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并密切關注。所以在巴菲特龐大的資產組合里,人們看到的是為數不多的幾只股票。然而這好象不能成為成功投資的秘訣,因為更多的人堅守同樣的投資原則卻遭受了無比慘重的損失。 另外一個比巴菲特小一點的股神,一個分散投資理論的好學生,他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一個投資十分分散卻也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投資人,這個人就是彼得·林奇。彼得·林奇采用“鯨須”戰術,當發現某類股票或某個行業的股票有投資價值時,他最初不只是買進幾只,而是所有都買進,不泥拘于所謂的分析。所以在麥哲倫基金的組合中,人們看到的股票種類有1400種之多。然而這好象也不能成為廣大投資人成功的秘訣,因為很多人堅守同樣的投資原則卻照樣遭受慘重損失。
其實無論“集中投資”還是“分散投資”,背后都有一大群失敗的投資人,也有一小撮成功者。無論是集中投資少數幾只股票,還是分散投資大量的股票,成功的投資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投資自己熟悉的股票。盡管林奇的組合有1400種,而且大進大出,但是他經常檢查自己組合的股票,去除錯誤購入的股票,并選擇投資那些自己理解較深的行業或公司。當然勤奮是另外一個利器,他每天工作12小時,要閱讀幾英尺厚的文件,每年繞地球四圈去上市公司調研考察,并與500多家公司高管交流。
事實上,傳統的投資理論不斷受到新的挑戰,同時也不斷得到很大的發展,然而教條地運用這些方法與理論的投資人還是沒有因此獲得財富的增長。比如同樣做分散投資,還是很多人慘遭失敗,相反少數堅持集中投資的人卻獲得了成功。盡管“有效市場”假說與“隨機游走”理論曾一度流行并倍受贊譽,但人們在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人身上卻看不到多少運用這些理論的影子,他們各懷絕技卻常常與經典經濟理論格格不入。
國際知名的一些資產管理機構已經預言,投資理論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現有的經濟理論根本不能解釋金融市場的諸多現象。華爾街有一個著名的笑話:人們挑選了一只非洲大猩猩隨意擲飛標選股來挑戰投資專家的精細分析,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內,人們發現所謂的投資專家并不比大猩猩強多少。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把自己的錢交給專業的投資人打理自己的錢財,因為很少有專業的機構投資人使個人投資者慘遭巨大損失。
經濟學家正在努力尋找使投資者賺錢的投資理論,專業機構的投資人也在努力尋找成功的投資哲學。然而任何一種成功的投資理論與投資哲學都離不開投資的微觀基礎,我們需要選擇自己熟悉的股票做投資對象,這就是成功投資人與失敗投資人投資理念差別的分野。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入駐叩富網的作者自發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策投資行為并承擔全部風險。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
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kf@cofool.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