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放獎勵。 展開
《投資最重要的事》是著名投資大師、橡樹資本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的傾力之作,也是全球投資者推崇備至的一本“投資圣經”。作者以親身經歷詳細闡述其投資理念,分享其對市場機會與風險的理解,并深入剖析“第二層次思維”、價格/價值關系、以及多元化投資等概念。以下是從書中整理的100段精華摘錄。
1.記住,你的投資目標不是達到平均水平,你想要的是超越平均水平。因此,你的思維必須比別人更好——更強有力、水平更高。其他投資者也許非常聰明、消息靈通并且實現了高度計算機化,因此你必須找出一種他們所不具備的優勢。你必須想他們所未想,見他們所未見,或者具備他們所不具備的洞察力。你的反應與行為必須與眾不同。簡而言之,保持正確可能是投資成功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你必須比其他人做得更加正確……其中的含義是,你的思維方式必須與眾不同。
2.第二層次思維者要考慮許多東西:未來可能出現的結果會在什么范圍之內?我認為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我正確的概率有多大?人們的共識是什么?我的預期與人們的共識有多大差異?資產的當前價格與大眾所認為的未來價格以及我所認為的未來價格相符的程度如何?價格中所反映的共識心理是過于樂觀,還是過于悲觀?如果大眾的看法是正確的,資產價格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如果我是正確的,資產價格又會怎樣?
3.非凡的表現僅僅來自于正確的、非共識性的預測,而非共識性預測是難以做出、難以正確做出并且難以執行的。
4.我相信,由于投資者會努力評估每一條信息,所以資產價格能夠迅速反映出人們對于信息含義的共識,然而我不相信群體共識就一定是正確的。
5.如果有效市場中的價格已經反映了群體共識,那么分享群體共識也許只能令你賺到平均收益。想要戰勝市場,你必須有自己獨特的、非共識性的觀點。
6.雖然有效市場常常錯誤地估計資產價值,但是對于任何個人來說——與其他人占有相同的信息并且受到相同心理影響的約束——持之以恒地持有與眾不同且更加正確的觀點并不容易。這使得戰勝主流市場異常艱難——即使他們并不總是對的。
7.在我看來,真正的選擇似乎并不在價值和成長之間,而在當前價值和未來價值之間。成長型投資賭的是未來可能實現也可能無法實現的公司業績,而價值投資主要建立在分析公司當前價值的基礎之上。
8. 對于投資者來說,持續正確很難。而永遠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是不可能的。價值投資者所能期待的最好結果是知道資產的準確價值,并在價格較低時買進。但是今天這樣做了,并不意味著明天你就能賺錢。對價值的堅定認知有助于你從容面對這種脫節。
9.不懂利潤、股利、價值或企業管理的投資者完全不具備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的決斷。當周圍的人都在炒股賺錢的時候,他們不可能懂得:股票價格已經過高,因此要抵制進場的誘惑。市場自由落體的時候,他們也不可能有堅定地持有股票或以極低的價格買進股票的自信。
10.沒有任何資產類別或投資具有與生俱來的高收益,只有在定價合適的時候它才具有吸引力。
11.未來價格的變化取決于未來青睞這項投資的人是更多還是更少。投資是一場人氣競賽,在人氣最旺的時候買進是最危險的。在那個時候,一切利好因素和觀點都已經被計入價格中,而且再也不會有新的買家出現。
12.最安全、獲利潛力最大的投資,是在沒人喜歡的時候買進。假以時日,一旦證券受到歡迎,那么它的價格只可能向一個方向變化:上漲。
13. 基本面價值只是決定證券價格的因素之一,你還要設法讓心理和技術為你所用。
14.某種東西價格上漲時,人們的喜愛程度本應下降,但在投資中,他們的喜愛程度往往會加深。
15.利好以及似乎人人都享有的豐厚利潤,最終會讓那些起初抵制的人投降并買進。當最后一個人堅持不住變成買家的時候,股票或市場就到“頂”了。到頂時間往往與基本面的發展無關。“價格過高”和“下一步將下跌”完全是兩個意思。證券價格可能會過高并且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甚至會進一步上漲。無論如何,價值最終會發揮作用。
16.在泡沫時期,對市場勢頭的迷戀取代了價值和公平價格的觀念,貪婪(加上在其他人似乎大發橫財時旁觀的痛苦)抵消了所有本應占據主導地位的智慧。
17.使用杠桿(借入資本買進證券)不會使投資變得更好,也不會提高獲利概率。它只是把可能實現的收益或損失擴大化。這個方法還引入了全盤覆滅的風險。
18.在所有可能的投資獲利途徑中,低價買進顯然是最可靠的一種。不過,即使這樣也未必一定奏效。你可能錯誤估計了當前價值,或者可能會出現降低價值的事件,或者你的態度與市場的冷淡導致證券以更低的價格出售,或者價格與內在價值達到一致所需的時間比你可以等待的時間要長,正如凱恩斯指出的,“市場延續非理性狀態的時間比你撐住沒破產的時間要長”。低于價值買進并非萬無一失,但它是我們最好的機會。
19.靠更高風險的投資來獲得更高的收益是絕對不可能的。原因何在?很簡單:如果更高風險的投資確實能夠可靠地產生更高的收益,那么它就不是真的高風險了!
20.理論認為,高收益與高風險相關,因為前者為補償后者而存在。但是,務實的價值投資者的感覺恰恰相反:他們相信,在以低于價值買進證券的時候,高收益、低風險是可以同時實現的。同樣,價格過高則意味著低收益、高風險。
21.風險是有欺騙性的。常規性事件很容易估計,如反復發生的事件將有再次發生的可能。但是,反常的、千載難逢的事件很難被量化。
22.預測傾向于圍繞歷史常態而聚集,僅容許微小的變化……關鍵是,人們通常會預測未來與過去相似,而對潛在的變化估計不足。
23.大多數人將風險承擔視為一種賺錢途徑。承擔更高的風險通常會產生更高的收益。市場必須設法證明實際情況似乎就是這樣,否則人們就不會進行高風險投資。但是,市場不可能永遠都以這樣的方式運作,否則高風險投資的風險也就不復存在了。
24.風險只存在于未來,而未來會怎樣是不可能確定的……而當我們回顧過去時,是不存在不確定性的,但是這種確定性并不表示產生結果的過程是確定而可靠的。在過去的每種情況下,都存在發生許多事件的概率,最終只有一個事件發生的事實低估了實際存在變化的可能性。
25.普遍相信沒有風險本身就是最大的風險,因為只有當投資者適當規避風險時,預期收益中才會包含風險溢價。
26.風險是不能被消除的,它只能被轉移和分散。
27.市場不是一個供投資者操作的靜態場所,它受投資者自身行為的控制和影響。不斷提高的自信應帶來更多的擔憂,正像不斷增加的恐懼和風險規避共同在降低風險的同時增加風險溢價一樣。
28.在所有人都相信某種東西有風險的時候,他們不愿購買的意愿通常會把價格降低到完全沒有風險的地步。廣泛的否定意見可以使風險最小化,因為價格里所有的樂觀因素都被消除了。
29.當人人都相信某種東西沒有風險的時候,價格通常會被哄抬至蘊含巨大風險的地步。沒有風險擔憂,因此也就不提供或不要求風險承擔的回報——“風險溢價”。這可能會使受人們推崇的最佳資產成為風險最高的資產。
30.周期是可以自我修正的,周期的逆轉不一定依賴外源性事件。周期的發展趨勢本身就是造成周期逆轉(而不是永遠向前)的原因。因此,我喜歡說的一句話是: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31.無視周期并推算趨勢是投資者所做的最危險的事情之一。
32. 證券市場的情緒波動類似于鐘擺的運動。雖然弧線的中點最能說明鐘擺的“平均”位置,但實際上鐘擺停留在那里的時間非常短暫。相反,鐘擺幾乎始終在朝著或者背離弧線的端點擺動。但是,只要擺動到接近端點時,鐘擺遲早必定會返回中點。事實上,正是朝向端點運動本身為回擺提供了動力。
33.我最近將投資的主要風險歸結為兩個:虧損的風險和錯失機會的風險。大幅消除其中任何一個都是有可能的,但二者是不可能被同時消除的。
34.當形勢大好、價格高企時,投資者迫不及待地買進,把所有謹慎都拋諸腦后。隨后,當周圍環境一片混亂、資產廉價待沾時,他們又完全喪失了承擔風險的意愿,迫不及待地賣出。永遠如此。
35.市場有自身的規律,由投資者的心理變化(而不是基本面改變)所致的市場評估指標的改變,是引起大多數證券的價格出現短期變化的原因。投資者心理的變化也呈鐘擺式擺動。
36.在大牛市的最后一個階段,人們開始假設繁榮期將永遠存在,并愿以在此基礎上確立的價格買進股票。
37.與鐘擺類似,投資者心理朝向某個極端的擺動,最終會成為促進反方向回擺的力量。有時,積聚的能量本身就是回擺的原因——也就是說,鐘擺朝向端點擺動時,會受到自身重力的修正。
38.在牛市階段……為了維持統治地位,環境必須具備貪婪、樂觀、繁榮、自信、輕信、大膽、風險容忍和積極的特征,但是這些特質不會永遠統治市場。最終,它們會讓位于恐懼、悲觀、謹慎、疑惑、懷疑、警惕、風險規避和保守……崩潰是繁榮的產物。
39.許多人具有分析數據所需的才智,但是很少有人能夠更加深刻地看待事物并承受巨大的心理影響。換句話說,很多人會通過分析得出相似的認知結論,但是,因為各自所受的心理影響不同,他們在這些結論的基礎上所采取的行動各不相同。最大的投資錯誤不是來自信息因素或分析因素,而是來自心理因素。
40.貪婪是一股極其強大的力量。它強大到可以壓倒常識、風險規避、謹慎、邏輯、對過去的教訓的痛苦記憶、決心、恐懼以及其他所有可能令投資者遠離困境的要素。
41.貪婪與樂觀相結合,令投資者一次又一次地追求低風險高收益策略,高價購進熱門股票,并在價格已經過高時抱著增值期望,繼續持股不放。事后人們才發現問題所在:期望是不切實際的,風險被忽略了。
42.在投資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懷疑……懷疑不足會導致投資損失。在事后剖析金融災難的時候,有兩句話屢次出現:“好到不像真的”和“他們在想什么”。
43.如果別人做得更好,高收益也不會令人滿意,而如果別人做得更壞,低收益往往就能使人知足。這種比較的傾向是最有害的,強調相對收益而不是絕對收益體現了心理對投資過程的扭曲。
44.善于思索的投資者會默默無聞地辛勤工作,在好年份里賺取穩定的收益,在壞年份里承擔更低的損失。他們避開高風險行為,因為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不足并經常自省。在我看來,這是創造長期財富的最佳準則——但是,在短期內不會帶來太多的自我滿足。謙卑、審慎和風險控制路線并不那么光鮮亮麗。
45.在大多數時間里,資產被估價過高并持續增值,或者被估價過低并持續貶值。最終,這種傾向會對投資者的心理、信念和決心造成不利影響。你舍棄的股票別人卻因此獲利,而你買進的股票在日益貶值,你認為危險或者愚蠢的概念日復一日地被宣揚和傳播。
46.隨著定價過高的股票走勢更好,或者定價過低的股票持續下跌,正確的做法變得更加簡單:賣掉前者,買進后者。但是,人們不會這樣做。自我懷疑的傾向與別人成功的傳聞混雜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使投資者做出錯誤決定的強大力量,當這種傾向的持續時間增長時,其力度也會增大。
47.資產定價過高是由于投資者過高估計并推高資產價值的行為所致。這一過程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價格漲到“恰當”水平或者當你感覺定價過高將它賣出。通常列車會繼續向前沖出很遠,最初的價格判斷看起來更像是錯誤的而不是正確的。這可以理解,但是難以忍受。
48.大多數導致泡沫或崩潰的波動都以事實為基礎,通常還有合理的分析……至少在最初是這樣的。但是,心理因素導致結論中含有錯誤的因素,而市場在實踐結論的道路上走得太遠。巨大的市場虧損源于心理偏差而不是分析失誤。
49.僅憑精通投資中的人性之道并不足以獲得成功,一旦能與熟練的分析結合起來,則會得到豐厚的收益。
50.相信我,在別人都在買進、專家態度樂觀、上漲理由充分、價格不斷飆升、承擔最高風險的人不斷獲得巨額收益的鼎盛期,抵制買進是很難的(賣出更難)。相反,在股市跌入谷底、持股或買進似乎會帶來全盤損失的時候,抵制賣出也是很難的(買進更難)。
文章很精彩?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