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賽介紹:叩富全民煉股爭霸賽,每月為一期,按照模擬交易收益排名發放獎勵。 展開
很多人喜歡把那些非常成功的投資大師稱為投資大鱷。
為什么比喻為鱷魚而不是別的動物呢?
因為,投資大師和鱷魚有很多相似之處。其中一點是,在攻擊之前非常關于隱藏自己的行蹤,非常精通三十六計中瞞天過海,
巴菲特強調保密,甚至強調到了極端。
第一,自己從來不說,事前不說,事后也不說。從不討論投資之前不討論,甚至之后也不討論。
巴菲特為伯克希爾股東制定的股東手冊中,規定了15條基本原則,第13條是禁止討論股票投資:“盡管我們堅持開誠布公的原則,但是我們僅僅根據法律要求的程度討論我們在可流通證券上的投資活動。好的股票投資想法就像那些好的產品設想和公司兼并設想一樣十分罕見,十分寶貴,而且很容易被競爭對手盜用。因此,我們一般情況絕不談論我們的投資想法。即使我們已經賣出的證券也禁止談論(因為我們可能再將他們買回來)。那些市場謠傳我們正在買入的股票時也禁止討論。如果我們否認這些報道,但在其他情況卻說了“無可奉告”,那么無可奉告就會被理解為確認。盡管我們不愿意討論具體的股票,但我們卻可以自由地討論我們公司的業務經營和投資哲學。我從金融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導師本·格雷厄姆慷慨分享的投資智慧中受益巨大。我相信,我把從他那里學到的東西傳給更多后來者,才是最正確的做法。即使這樣會像格雷厄姆教授投資的后果一樣,為自己制造新的競爭對手和更厲害的競爭對手,也在所不辭。”
回顧巴菲特過去30多年在伯克希爾公司年報及致股東的信中,關于股票投資的討論極少,甚至為了避免市場跟風,會特別向證監會同意推遲披露某項股票投資。
巴菲特執意不肯透露自己的股票,因為他擔心別人會模仿他,如果他要更多地買進,他就得付出更高的價格。
巴菲特披露自己的投票投資,往往是法律規定不得不披露時才去披露。比如2003年巴菲特在網絡股泡沫破裂之后,悄悄大量買入中石油,4月底就買入23.38億股。但是香港證交所規定,持股達到流通股本的5%必須披露。結果披露后市場瘋狂跟風買入,巴菲特只好停手。他非常遺憾,卻也沒有辦法。
第二,巴菲特禁止別人詢問他的股票投資組合。
巴菲特早期成立了投資合伙公司時,只在每年的最后一天開放申購贖回,而且從不向合伙人公布具體股票投資組合,也不準詢問。
盡管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巴菲特在這一點上從不讓步。所以和他合伙的人都是基于直覺對不到30歲的巴菲特為人及投資能力的絕對信任。
有一次一位合伙人一定想要知道巴菲特的股票投資組合,巴菲特對會計說:給他結賬,讓他走人。
巴菲特的經紀人都明白,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談起巴菲特選的股票,甚至對公司內部人士也不能談及。
第三,巴菲特像防止間諜一樣嚴防有人窺探自己的選股秘密
巴菲特嚴守股票投資秘密,有時甚至達到了有些偏執的地步。
他不和任何人提及此事,他甚至害怕說夢話,甚至有時用毛巾捂住嘴睡覺,因為他擔心老婆孩子可能聽到。
巴菲特一位奧馬哈的橋牌密友凱·克特爾說,巴菲特甚至認為他辦公室對面的黑石飯店里有用望遠鏡放大技術窺視他在凱威特廣場的辦公室。巴菲特特地雇傭了一家安全公司前去檢查。盡管什么都沒有發現,但從此對面再也沒有人敢拿著望遠鏡朝著他的辦公室望了。
在極其嚴格的防范之后,巴菲特他一個公司接著一個公司地分析著,把符合自己標準的牢記在腦中。一旦其中某一家公司股價變得過于低估了,他便猛然出擊,大量買入。
當巴菲特執意強調保密時,他不僅僅是想防止走漏消息,同時也是為了防止受到侵犯,以此來維護完全的獨立。他不想有泄露內情者或是胡亂猜測者。這也表明巴菲特對自己選股的強烈自信。
一只股票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巴菲特必須首先說服自己,而一旦他做到了,那么別人的意見又有什么意義呢?最終投資業績結果會自己說話。
巴菲特不需要別人的建議和評價,他只需要外界的一種東西——資金。
第四,巴菲特忠告,小心那些大談股票的人。
每年年底年初,你絕對不會聽到巴菲特大談他看好什么行業什么股票。
每到年報披露時,你絕對不會聽到巴菲特大談他買入什么股票大賺了多少。但有時你會聽到巴菲特大談我錯誤地買入或者賣出了什么股票。
但是你會經常看到聽到一些分析師以及公募或者私募基金經理年初大談他看好什么行業或者股票。而年報披露時同樣是這些人會大談他買入什么大牛股大賺了多少。但極少聽到看到有人大談自己的錯誤和失誤。
如果你聽到有些人動不動就大談自己看好什么股票,大談自己持有什么股票的人,請小心。
請牢記巴菲特的忠告:“投資者期望那些專家會告訴自己在未來幾個月內如何選股票賺大錢,那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幻想。如果真能夠賺大錢的話,他們才不會告訴投資者,他們自己早就賺發了。”
文章很精彩?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