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股票投資,要明確自己的風險偏好是激進型的,還是保守型的,或是積極防御型的,合理分布資產,改變資產金字塔的結構,以適應自己的風險偏好。“高風險高回報”這句話對許多投資者來說已經耳熟能詳,但一具體到投資活動中,許多人并不清楚或者是根本不去想可以承受多大的風險。我們在這里提供一個基本的分析框架,幫助投資者來評估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在這樣的風險承受能力之下可以選擇什么樣的投資方式。 了解風險與回報的概念 不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期望獲得回報,都要涉及風險與回報的概念。...
股票投資本身充滿不確定性,單一持股限制了投資的靈活性和多元化,將風險變得更加無法控制,所以,要進行多元化投資。實際進行多元化投資的技術難點在于該持有多少只股票可以最大化地消除個股的風險,一般來說,持有20只股票可以實現最佳的多元化投資效果。“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句話可能是每一位投資者在初涉投資時聽到最多的一句告誡,投資專家和金融學教授們也在不停地強調多元化投資的重要性。盡管人們一再提到,在投資組合中不要將過多的錢配置到極少數股票上,但許多投資者仍然試圖...
在一個成熟的股票市場上,股價的變動最根本的應該是受基本面因素的影響,而基本面因素,一是公司盈利,二是估值倍數,當然,還有技術面因素、心理因素等。股票價格每分每秒都在發生變動,雖然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種公式可以準確告訴我們股價為什么會變動,如何變動,但我們還是能夠總結出一些驅動股價變動的因素,它們大致可以歸納為基本面、技術面以及市場心理因素。 基本面因素 在一個成熟的股票市場上,股價的變動最根本的應該是受基本面因素影響,而基本面因素,一是公司盈利,通常以每股收益為衡量標準...
好股票為什么總是漲不起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公司本身未來的成長性如何?股市里許多剛開始接受主流的基本面分析理念來挑選股票的投資者經常會抱怨自己發現的“好股票”為什么總是漲不起來。實際上,他們從公司業績、行業背景和估值等角度分析認為的所謂好公司、好股票,并沒有獲得市場的認可。這里有兩種可能的情況,一種可能是市場錯了,你對這只股票的“超前”判斷可能還未形成市場的共識,但你要堅信自己,只要你的判斷基礎是正確的,公司的業務發展也的確如你所料,市場里的其他人...
既是做投資,遭遇虧損便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我們面對虧損的態度。在賣出虧損的股票時應該問一下自己:第一,我當初買入這只股票的理由是什么?第二,現在情況發生變化了嗎?第三,這些變化動搖了我當初投資這家公司的理由了嗎?每一個投資者都無法避免虧損的發生。當虧損發生時,投資者往往陷入兩難選擇的矛盾之中,究竟是現在就賣出,立即止損?還是等待一段時間,看看虧損是否能夠縮小甚至止虧為盈?許多投資者往往在這個時候變得猶豫不決,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 翻本誤區 沒有人能夠保證股價下跌后一定還...
掌握基本面分析方法,就是注重最本質的公司質地的研究。通過對公司經營的全面了解,估算出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作出最終的投資決策。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股市發展初期,國內投資者的股票分析方法還比較單一,不論是機構還是個人,大家都熱衷于看K線和聽消息來決定買賣策略,不太關注公司基本面狀況和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很少有投資者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分析股票估值的依據,甚至連專業投資機構也沒有設立專門的研究部門提供市場研究報告。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股市發展初期制度上的不完善,導致上市...
基本面分析的優勢和劣勢 基本面分析所要考慮的方方面面和各種細節,讓許多沒有分析能力或沒有時間的投資者望而卻步。對一家公司進行全面的基本面分析確實要投入很多的精力,但可以做到一勞永逸。在對一家公司的財務狀況和業務前景有了全面了解后,更容易知道公司股票的當前價位是否合理。如果你發現公司股價沒有反映公司基本面的積極變化,也就是說定價不合理,就可以從中獲利,甚至是賺大錢。基于公司長期投資價值來買賣股票也會使你遠離市場短期波動的風險,不會被短期的誘惑或恐慌所左右。...
股票分析師可以信賴嗎在面對分析師的咨詢和建議時,投資者需要留一份清醒,不要失去自己的理智判斷。要繃緊利益沖突這根弦,因為絕大多數分析師都是服務于某一集團或機構的。在面對股市海量的市場和公司資訊時,即使是那些時間和精力都有保證的專業投資者也會感到力不從心。好在股票市場上專門有一群人為投資者提供專業化的資訊收集和分析,并給出相應的投資建議,這些人就是股票分析師,是市場不可或缺的中介。但如果投資者對股票分析師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則分析師對市場的影響力會日漸提高,有些...
績優上市公司值得信賴,隨著證券市場的日益規范,上市公司同樣關心股市和股價的變化,原因是,一是管理者自身持有公司的股票,二是公司再融資的需要,三是兼并收購的需要,四是公司管理層面子上的需要。在股市里,投資者總是對上市公司耿耿于懷,有一種習慣性的對立心理,比如人們常斥責公司發行股票就是在圈老百姓的錢。股市里的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也是一種博弈關系,似乎總是一方要占另一方的便宜。尤其在相對弱勢的個人投資者群體里,這種意識更為盛行,總擔心自己成為受害者。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首先關于...
中國A股理論上已步入全流通時代,未來兼并收購活動會變得頻繁起來。上市公司不像非上市公司,后者可以牢牢控制公司的股權,股東不想賣,別人就沒有辦法買。但上市公司則不同,他們的股權以股票形式在市場上自由流通,一旦投資者看中某家公司,就會引來競爭對手或其他“野蠻人”的惡意股權收購,屆時原大股東的控制權就會不保,原管理層的飯碗就可能丟失。可以預期這種在海外市場上頻繁發生的收購事件未來也會在中國A股市場上演。所以,保持股價堅挺除了可以防止惡意收購外,上市公司利用其高股價還可以去...